“……先前北方的地暖我也见识过了。刚进屋时倒觉得真暖和,可冬里都不兴开窗,待得时间一久,屋里老有怪味儿不说,还总觉得头晕闷的。我就想起以往冬里待在灶间,只要在灶台上架一锅开水滚着,就觉得特别暖和。我想呢,要是能在地底下放一锅开水,热气一上来,这脚暖和了,人不就舒坦了?还不会头晕眼花的。” 在水暖系统完成了七七八八后,周芸芸有意无意的解释道。 其实,水暖系统的优点就在于因为是地面整体发热的,发热均匀舒适度就高,而且因为是从下至上逐步加温的,地面的温度永远会高于上层。中医也说了,温足而顶凉,是最利于养生的。 不过,周芸芸当然不会解释的那么清楚,反正现有的优点已经表现出来了,尤其早先的地暖一冬天下来需要花费无数的炭火,而相对而言,水暖系统主要耗费的是水,且还是可以循环使用的水。至于炭火,虽也需要,却比地暖节省了一大半。 眼瞅着这头已经上了轨道,周芸芸就去了隔壁的便所。 依着先前的设计,新宅院的每个院落都会有便所的存在,包括第一进院子。同样的,第一次试验自然也就在前头进行了。 便所、浴室,其实说白了都是下水的问题,这里头便所的难度远高于浴室。不过,问题倒也不大,尤其这年代已经有了水渠、水管的概念,只是先前没人想到可以把这些联系到一起罢了。 相较于水暖系统,便所和浴室要容易太多了,只是加在一道儿,还是花了整整一的工夫。即便如此,也只是将最难的部分给解决了,等周芸芸离开时,宅院里还忙得热火朝天呢。 在新宅院里耽搁了一整时间,等周芸芸回到家,已经是夜幕降临之时了。虽说提前有同孟谨元说过这事儿,可她还是颇抱歉,最叫她不好意思的是,她早间出门时唤上了家中唯一的女仆刘婶,偏刘婶的男人刘叔不会做饭,今个儿一天孟谨元都是去隔壁柳家蹭饭吃的。 听着院里头的动静,孟谨元从书房里走了出来。跟周芸芸觉得亏欠了他一样,事实上他也觉得自个儿对不住周芸芸。且不说旁的,单就是到京城的这些子,除却相看宅子那一,他是陪着一道儿去的,其余时候皆忙碌得很,包括今个儿也一样。 这也是没法子,如今已经是十一月了,会考的时间就在来年二月里,打算也不过三个月时间。虽说这些年来,他皆有用功做学问,可临了还是觉得自己很多的不足。 尤其到了京城之后,他认识了各地的举人,就像上届名落孙山的唐书生,论学问真的不比他差,当年乡试时,也是名列前茅,却不想到了会试时,就榜上无名。 有时候,真的不是自个儿的学问不好,而是旁人也都不是善茬。说真的,在京城待得越久,跟各地学子相处越多,孟谨元才真切的意识到,恐怕他这个解元真心算不上什么,九州大地人才辈出,若想不被淘汰,只能奋力向前。 ☆、第152章 甭管怎么说,新宅院最终还是如期完工了。 打从一开始周芸芸就希望能够在自家宅院里过新年,虽说赁来的房舍也不算差,可到底不是自个儿的,总归有些怪怪的。当然,这也亏得这年头没有装修污染,虽说一直到腊月初才真正完工,不过在花了两工夫仔细清扫后,立马就能搬家了。 巧合的是,搬家那天正好是腊八。一大清早,周芸芸就起身了,这时候家里基本上已经腾空了,仅剩下的无非是一些贴身物件,便是这般也无需她来收拾。之前从卖主那头买下来的刘叔刘婶都是手脚勤快的人,有他俩在,最近这段时,除了周芸芸偶尔兴致来了下厨外,旁的一应所有都没有沾过手。 当然,今个儿的腊八粥也是如此。 熬粥不是什么难事儿,考验的也非厨艺而是材料。孟谨元本身虽不怎么讲究吃食,可他知晓周芸芸好吃,当然更好自个儿下厨,只是因着怀孕加上如今家中也有奴仆,一直劝着她少下厨。可不下厨不代表不能讲究吃食,尤其今个儿还是乔迁新居的子,头一,孟谨元就特地拽上柳家兄弟去街面上买了上好的材料,盯着刘婶将腊八粥熬好。 腊八粥其实并没有固定的配方,尤其如今并非在大青山,十里不同俗,更妄论相隔几百里的京城呢?好在想要寻到悉的味道也不难,旁的不说,这不是有现成的求助人选吗? 从周家阿要来了周家往年熬制腊八粥的配方,孟谨元亲自买了材料,不过除此之外,他也确实帮不上什么忙了。 大青山一带固定的八样材料分别是:圆糯米、粘黄米、秫米、红小豆、莲子、桂圆、小红枣、花生米。当然,上等的冰糖也是少不了的,说起来这冰糖还是周芸芸鼓捣出来的,不过时至今,已经由饴斋传开了。再有就是熬粥专用的紫砂煲,虽说直接放入锅中熬煮也没啥,可若是用紫砂煲换文火焖,味道会更佳。 周芸芸觉得她起得已经有够早了,哪怕有孕在身,其实她的孕期反应并不强烈,前期是嗜睡,到了如今除了略有些行动不便外,旁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想着今个儿要乔迁新居,她特地早早的起身,才刚收拾妥当,便见孟谨元端了个汤盅并两碗两勺进了内室。 “先吃点儿腊八粥垫垫,今个儿怕是有的忙了。” 孟谨元不是没想过要亲自下厨,关键是他那厨艺只能保证不吃死人,离美味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考虑到周芸芸有孕在身,今个儿事情又多,哪怕仅仅是熬粥,他也不想冒险。 不过,对于周芸芸来说,便是这样也足够了。 刚出锅的腊八粥带着五谷杂粮特有的清香,只刚掀开盖子,就能闻到一股子甜甜的味道。虽说刘婶的厨艺比不上周芸芸,可她天不亮就起来熬粥,足足一个时辰的文火慢熬,里头的每一样材料都熬得化开,粘稠之中又颗粒分明,莫说吃到嘴里了,便是只瞧着也极为开胃。 “谨元……” 看着孟谨元打开汤盅的盖子,用骨节分明的手盛好一碗粥,送到了自个儿面前,微烫的热气扑面而来,不知道为何周芸芸就觉得两颊热得很,想说些什么,可脑海里却是一片空白。 “芸娘,这段时叫你受累了。待我他金榜题名,定不会有负于你。” 四目相对,孟谨元眼底里闪过一丝愧疚,自打成亲以来,他一直专注于学问,想着早金榜题名,这本也算不得错,可人的力就那些,他既是埋头苦读就难免忽略了娇。偏他家还没有亲眷,旁的妇人有孕都能得长辈或者妯娌姑嫂的关照,唯独自家一应事宜都要周芸芸一人受着。 见周芸芸还愣在那儿,他只催促道:“趁热快喝吧。” “……好。” 一碗甜甜的腊八粥,虽不是什么绝顶美味,却是在这个冬里暖了胃也暖了心房。 虽说起得是早,可因着两地还是有点儿距离的,加上冬的京城到处都是积雪,哪怕道路已经被人清扫过了,软轿也不敢太快,颠着也就算了,万一滑了一跤,那事儿可就大了。 至于马车,剩下的行囊以及刘叔倒是坐着马车早早的往新宅院赶去了,不过孟谨元并刘婶却是陪伴在软轿两旁。 软轿之中,周芸芸穿着厚厚的皮衣裳,手里捧着热乎乎的暖手炉,脚上蹬着内里衬着濑兔的靴子,加上软轿本身保暖还是很不错的,倒真没觉得有多冷。可那是她,一直护在软轿外头的孟谨元肯定没那么暖和。 “谨元,咱们何不多雇一顶软轿?或者你随马车先过去吧,左右也就这么一会儿。”虽然挨冻的并不止孟谨元一个,可显然周芸芸只心疼他。 听得这话后,孟谨元却只是笑笑,伸手将软轿窗上的厚帘子盖上,低声道:“我不冷,要是这点儿冷都受不住,来年会试怎么办?” 见周芸芸还要掀开帘子,他只伸手盖住:“等回头到了宅子里再说,省得吃了冷风闹肚子。” 没奈何,周芸芸只好收回了手,心下却直纳闷孟谨元方才那话。 ——什么叫做“来年会试怎么办?” 虽说嫁的是个读诗书的学子,可凭良心说,周芸芸本人对于科举一道并不了解。仅有的那些事儿也都是跟孟谨元闲聊时说的,像乡试那会儿,要考三场,每场都要提前进入考场,还要住上一宿这种事儿,搁在嫁人之前她完全不知晓。 这也难怪,她上辈子是个学渣,最基础的课程尚未学通透,哪里有力去研究历史?再说了,中考高考那也不用在考场里住一宿啊! 至于会试,因着孟谨元尚未参与,周芸芸完全不了解。 听方才那话茬,似乎会试要比乡试更艰难?这里头的艰难不是指考试难易程度,而是单纯的考场受。 仔细盘算再三,周芸芸忽的想到,上回的乡试是在桂花飘香的八月里,热是热了点儿,毕竟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可离中暑还是有段距离的,只要别像小柳子那样运气背到连着三场都坐在粪号旁边,旁的倒还算是凑合。 可会试呢? 哪怕再不了解内里的具体情况,这最起码的开考期,周芸芸还是知晓的。通常都是在出了正月以后,据前几届的情况来看,一般是二月初五以后。当然,具体哪一入考场,还得等来年正月里另行布告通知。不过,就算再晚,也没有晚过于三月的情况。 二月里…… 据她所知,甭管是乡试还是会试,亦或是考秀才的童生试,仿佛都是在号舍里进行的。而号舍,应该是透风的吧?肯定没有地暖吧?乡试是无妨,秋老虎肆的时候,关在室内才叫受罪呢,可要是换成数九寒天呢? 不由的,周芸芸在软轿里打了个哆嗦。 思忖再三,周芸芸决定一到新居就向孟谨元问个究竟。 当然,这个想法到底还是没实现,谁叫今个儿是乔迁的大喜子呢?虽说孟家在京城没多少人,可来暖屋的人却是不少。 周家三口人是必到的,祁家大少爷是被强行拖来的。事实上,周家阿提前好几就支会过他了,要是真的忙也是可以不到的,只要礼到就可以了。对此,祁家大少爷只呵呵两声,礼到了人也到了,还叫来了不少手下凑热闹。 柳家两兄弟也来了,顺便还把唐书生一并捞了过来。再有,就是孟谨元在京城里认识的一些学子。 还真别说,这么一来,新宅院一下子就多了不少人气。 亏得新宅院够大,即便撇开后宅不论,前头的两进院子也能够装下这些人了。当然,周芸芸只是在最初了个面,之后就跟周家阿一道儿去了后院里,只将前院留给他们喝酒吃菜。 对了,今个儿的席面是特地去酒楼里定的,毕竟宾客众多,周芸芸指望不上,刘婶做家常菜倒是不错,要她一个人办席面实在是太为难她了。 已经去了后宅的周芸芸并不知道,自家这新宅院叫宾客们惊叹连连。 祁家大少爷当然没啥好惊叹的,毕竟这些都是他盯着办的。话虽如此,他也不是每里都来的,加上他只管硬装修,像之后的一些软装和布置,他却是没有参与的。今个儿仔细一瞧,虽不曾惊叹却也忍不住欣赏起来。 前院有两进,第一进主要是门房、车轿房和一排的倒座房,里头当然也不错,不过宾客并不会进到里头去。他们主要还是待在二进院子的正厅里和与之相连的偏厅里,顺便也参观了孟家的书房。 祁家大少爷对于书房无,偏周家阿还跑去后宅陪她的好乖乖了,在看了一圈表示欣赏后,他索拽着大金聊了起来。说真的,比起已嫁作人妇的周芸芸,和子狂暴无法控制的周家阿,周大金是唯一一个脑子活络又好糊的人,祁家大少爷自打因着先前修缮房子一事跟大金络之后,就一心盘算着挖墙脚。 其实换作其他人,祁家大少爷一准信心十足的动手挖人了,说不准这会儿都已经成功了。可大金…… 大金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有个不好对付的阿。 相识多年,哪怕祁家大少爷没少听周家阿诋毁自家儿孙,可他的想法是,既然是儿孙多少肯定是放在心上的,又思及周家上下这许多人,唯独只有三房父子俩跟着上京了,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口是心非罢了,周家阿定是将三房放在心尖尖上的。 呃,顶多是地位略有些不如周芸芸。 这厢,祁家大少爷趁着周家阿不在,可劲儿的跟大金套近乎,意图为将来挖墙脚的行为铺路。那厢,柳家兄弟、唐书生并一群学子站在孟家书房里,彻彻底底的傻了眼。 ——包括孟谨元本人。 前头也说了,孟谨元这人是属于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亏得因为早年父母双亡的缘故,他还不至于不通人情世故,可总得来说,他跟寻常人还是有些区别的。 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自家置办宅院这事儿,他从头到尾就没上过心,对周芸芸唯一的叮嘱也就是想要个大点儿的书房。哦,对了,还有就是书房要有两排书架,以及桌椅。 孟谨元很信任周芸芸,当然主要也是他的要求并不难办到,尤其新宅院地方大房间多,专门腾出一个房间当书房那就不叫个事儿。 可他还是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 这话要怎么说呢? 书房是有的,书架也是有的,桌椅也没少,空间还很大,且书房是位于第二进院子朝向最好的东厢房,还是两间大房间打通的,仅有立柱和屏风相隔。 若有周芸芸前世的老乡,只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间介于欧式和式风格的书房,三面都是环绕式书架,高耸的书架直达屋脊,上头摆了密密麻麻的书籍,旁边还靠立着一架用于取书的三角木梯。 唯一一面没有书架的墙面上,有着两排大大的窗户,并非落地窗,不过也比传统的窗户矮了很多,不单镶嵌了巨大半透明的玻璃,还被做成了飘窗。哪怕这年头的玻璃透明度并不好,可到底比纸糊的要好上太多了,起码采光度好了很多,光洒进来,半个房间都沐浴在光之下。 两排窗户中间的门倒是正常的,或许这也是整个书房里唯一正常的家具了,除此之外最叫孟谨元傻眼的,恐怕就是他先前提过的桌椅了。 桌椅…… 桌子当然是有的,可就是那造型叫人瞠目结舌。 巨大的荷叶造型的木制桌面,就这样立在屋子中间靠后的位置。单说这桌子的大小,就相当于孟谨元原本使用的桌案十倍大小了,关键是它还矮。矮到什么程度呢?大概也就原先一半高度的位置。不仅矮,这桌案居然还有棉被,倒是不影响桌案的使用,因为棉被是被垫在桌案下面的,就是四周都出了长长的被褥,将桌角遮盖得严严实实的,看着就格外得暖和。 只是,椅子呢? 望着围着荷叶桌案的一圈靠背椅,诸人都忍不住一阵阵沉默。理论上说,既然是围着桌案的,那就肯定是椅子。可问题是这么一眼看过去,这椅子……是有病吧? 长条形的椅面,连成一片的椅背,上头还包着似皮似布的料子。不单如此,这椅背上有靠垫,椅面上还有坐垫,最叫人难以理解的是,椅面几乎与地面持平,就算高也高不了多少。 …… 面对纷纷向自己投以疑惑目光的宾客们,孟谨元傻眼了。 没等孟谨元考虑清楚要不是让刘婶去后宅求救时,小柳子先忍不住跑过去尝试了。 其实吧,这个书房乍一看是怪了点儿,可看久了还是好看的。至于那荷叶造型的大书案,除却造型别致了点儿,整体略大了点儿,这木料还是极好的。 小柳子三两步的走到桌案前,弯下好奇的掀开位于桌子下方的棉被,登时惊讶的唤道:“里头居然是空心的?还铺了地毯?哦,我明白了。” 三下五除二的了鞋子,小柳子立马找准位置坐了下来,且紧接着身子往后一仰,整个人四仰八叉的靠在椅背上,舒服的直叹气:“真舒服啊!谨元老弟,要不你收留一下我们哥俩?” 大柳:………………我怎么会有这么个蠢弟弟?!!!幸好不是亲的。 亏得孟谨元脾好,又或者说他本身还在云里雾里没明白过来。见小柳子已经坐下了,他便走过去细瞧了瞧。 被炉这玩意儿,只是创意比较新颖,真要论起来跟炕桌也差不了多少,异曲同工嘛。只略研究了一下,孟谨元就明白了这桌案的用法。 估计是冬里专用的,地上被掏空了一片,正好放得下双脚。虽说看着同炕桌相似,可明显要比炕桌舒服多了,毕竟盘腿太久了肯定会觉得麻,能放得下脚,同时又多了一被褥盖着,绝对冻不着。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