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小腹微隆,走起路来下裙摆,王复看了一眼,让她慢些,“让丫鬟过来行了,你安稳养胎,少做这些事。” 王复待人严苛,这话说得轻柔呵护,陶氏笑笑,“梅大夫说妾身每也当走上几步,妾身哪敢不听?倒是爷今,怎么没睡好?” 王复哼了一声,“天热多梦。”又道:“梅大夫是杏林老手,他说什么你都要照做,我王家子嗣稀薄,你既然嫁进来,还是尽快开枝散叶的好。” 陶氏唯唯应诺,小心服侍着王复喝了一碗凉茶,见他舒了口气,才道:“妾身听门上说,张捕快来了府里,像是要找爷。爷方才睡着,现下可唤他进来?妾身瞧着他等了有些时候了,倒座闷热,别让他中了暑才好。” 她说这话,王复微微皱眉瞥了她一眼,“你嫁于我也有两三年,怎地还把个捕快当回事?他再是你远房表亲,那也是你嫁人前的事。你待他上心,难道让我这个典史,与他混为一谈?” 王复这话说得可就重了,典史虽然末入,但也是官,王复亦是举人出身,张洪一个小捕快,怎能与王复一样? 陶氏一听,吓得浑身紧绷,“爷!妾身断不敢这般想!爷是什么身份,妾身跟着爷,断不与他论亲戚!爷要是不见他,妾身这就同人说,打发了他走!” “我说不见他了?”王复越发皱了眉,上下瞧了陶氏一眼,见陶氏一副小家子气的样子,摆手,“以后这样的事,你都不要管,你只管好肚子里的胎,多在送子观音面前上几炷香,保佑王家再得男嗣,这才是你该做的事!去吧!” 陶氏哪敢不应,连声道是,小心退了下去。王复起身往书房写了半刻钟的字,自己又赏了半刻钟,才使人叫了张洪进来。 张洪前后等了一个时辰,本想着趁着王复睡觉时候等了,王复醒了自然先见他,只是没想到王复神,屋里都是墨香,倒像是故意晾着他的样子。 难不成,王复只觉得自己来找的太勤? 他是猜不透其中缘由。做下官的,猜不透上峰的缘由,少不得心下慌,张洪也不例外。他不敢直接说,先小心捧着王复的字,又恨自己其实看不懂什么,说着说着就词穷了。 好在他正要找词,王复开了口,“绕来绕去,到底所为何事?别是当我这是你表亲家,有事无事串个门吧?” 张洪听他这哪来的话,赶忙摆手,“看四爷说得!小的下辈子也和您攀不上亲戚呀!小的来,其实就想讨四爷个主意。四爷是不知道呦,那个屯盐的小孩,要么就是个妖,要么,是背后有高人了!天不怕地不怕……” 第36章 需要主动 王复就没把一个小孩放在眼里,张洪越说那小孩行为举止新奇,他越是不当回事。 “十岁稚子,如此作态自然是有人指点,我看你现下什么都不要做,就晾着这孩子,看好牢狱,让他同外边的人断了联系,等过几天,他没人在身后指点,自然也就怕了,到时候你想让他改口还不容易?” 王复这一点,点醒了张洪,他脸堆笑,正要恭维,只听王复问道:“你要扯谁我不论,我倒想知道,这个年头,这魏家哪来这么多粮?” 张洪赶忙道:“说是魏家小儿的叔叔在江南粮商处当差,那家行好事,这才答应用盐换粮。可他那叔父就没过面,他家从哪运的粮食也不让人知道,依小的看,便是不攀扯郭家,这事也小不了!” 手指轻敲茶几,王复沉思起来,只是思索半晌也没什么结论,有嘱咐张洪道:“看紧这小孩,要是什么人跟他传消息,可要盯住,说不准是个大案。” 张洪得了他的话,喜笑颜开,要真是个大案,那他这个捕快可就立大功了!他照旧恭维了王复几句就走了,不时又回了牢里。 他先给牢头打了声招呼,让人不要进来探视这小孩,免得面授机宜。但若真有人要来探视,一定要告诉他。其实他也是真想知道,到底是何人,有这高招,能把小孩教的这般唬人? 了牢头银钱,张洪又进牢里看了魏铭一眼,见魏铭仍旧闭目养神,在旁哼笑道:“你要是说了郭家,立时就能放你出去!你不说,那就在这牢里待着吧,牢里夜里可是有小鬼的!捕爷再给你一次机会,说不说?” 魏铭看了他一眼,心道这个捕快倒是个拿钱就办事的,有些衙门捕快更糟糕,拿了钱也不办事,把老百姓哄得团团转。 张洪见他一眼看过来,还以为晾了一下午就有戏了,谁知道他看完又闭上了眼去,除了眼皮,动都没动一下。 张洪恼了,“行你小子,等着!你就在里蹲着吧!没个十天半月出不来!” 说完气鼓鼓地走了。 他说十天半个月,纯属吓唬魏铭,要知道李知县提审不会总拖着,他得在李知县提审之前,让魏铭把罪名栽倒郭家头上,事情一成,赵功那边还有五钱银子等着他! —— 张洪前脚出了县牢回家,崔稚后脚就赶到了县牢门口。 只是她没进,在仰头才能看到顶端的县牢门前看了几眼,回了温家。 温母黄氏在门口翘首以盼,见她回来,赶忙朝她招手,“翠枝可回来了,你没往县衙去吧?那不是好去的地方,打了你怎么办?” 黄氏拉了崔稚的细胳膊往院子里来,“这事麻烦得很,得慢慢商议,你先洗把脸,我方才让温信去找他二舅来了!” 温家兄弟的二舅黄录是个老秀才,在县社学做先生,后来到了荒年,这先生也没得做了,闲在家中。他自然比寻常百姓有些见识,温家有事都是找他商议,崔稚也知道。 说话的工夫,黄录和温信便到了,黄录进了院子便道:“这事不好办得很!官府要真安上一个私降盐价的罪名,照魏家易之数,罪行可就重了……” 黄录脸焦急,崔稚不好同他说这事魏铭自有主张,他们的当务之急,其实是让李知县尽快提审魏铭,免得魏大人在牢里吃了闷亏。 她把意思表达了一下,黄录倒是没奇怪,直接道:“保释这事容易,找个牙人做保,就能把木子提出来了!” 崔稚没想到这么简单,“牙人就行吗?去哪找牙人?” 她这样问,黄录笑道:“牙人当然行,难道翠枝以为牙人只卖人买人?拉媒作保,荐工借贷都行!我家后街有个老爷子,做牙人几十年了,现今带了小孙子也做这行,要不就找他家?” 崔稚没想到牙人还有这么大功用,要是能把魏铭捞出来,便是等个十天半个月再提审又怕什么?好歹不用受罪了。 崔稚立时道行,黄录便让温信再跑一趟,“方才出门提水,我还见着段老爷子在家,你腿脚利索些,应该能见着人!” 温信忙不迭去了,果然没一会,就带了爷孙两个回来。 那牙人老爷子姓段,单名一个保字,他小孙子却也不小了,有十四五岁的样子,一脸的伶俐,进门就把长辈叫了起来,黄录和温氏都同他络,唤他万全。 温信路上就把事情同段家爷孙说了,因而略一站定,段老爷子便道好办,“只要不是被人打了招呼不让放的,咱们保他容易得很,今儿就能成!” 崔稚听了大喜,“那现今就去呗!” 段老爷子的小孙子段万全,站在旁边笑着看了她一眼,“快到吃补食的时候了。” 意思很明显,牙人也不能白跑一趟。 崔稚也不傻,“那正好,咱们保了魏木子出来,一道吃饭。” 这便是说,事办成了,才有钱给。 段万全侧着眼睛打量了崔稚一眼,约莫是觉得这个乡下来的小丫头,脑子和嘴皮子,都溜得很! 他如何想,崔稚本不在意,当下一行人直奔县牢而去,到了牢门前,由段老爷子出面,请了牢头出来,把话说了,“……就是个小孩,家里人担心,咱作保送回家去,县尊提审,立时就到,如何?” 牢头把话听完,笑着摆手,“来晚了,有人打过招呼了,不得放,不仅不放,探视都不行!要不是你们自家的人来保释他,我还得给记下来嘞!” 牢头的话,崔稚听得一清二楚,什么叫不是他们自家的人,就要记下来? 她问:“记下人做什么啊?” 胖牢头不清楚内情,却凭经验猜了个七八,低声道:“一般这样的,都是想放长线钓大鱼的!你们家是摊上事了。” 放长线钓大鱼? 崔稚很想说一句,大鱼已经被你们捉进牢里去了! 不过这架势,是要当大案办了!这样一来,绝对会牵涉出盛家,他们的说辞也就不攻自破了。 崔稚忽然想起有天晚上,魏铭突然问她,要是崔七爷的人设突然倒了怎么办? 她当时呵呵笑,说这有什么,“粮食赚到了,还不就行了。” 崔稚记得当时魏铭,微微松了口气…… “翠枝别怕,衙门当要紧案子办,你哥哥暂时没事的,等着县尊提审就行了。只是不知等到何时……” 崔稚也在想此事。知县提审倒是没什么,就怕牢头所说打招呼的,不是知县这一层,是下边欺上瞒下小鱼小虾,那样岂不遭了? “等”这个字太被动了,她要主动! 她心下已经有了主张,随意应了黄录两句,又见段万全一直在旁偷偷打量她,招了段万全上前,“小段哥,你和你公陪我们走一趟也辛苦了,一道回家吃饭吧!” 段万全听了立时了笑脸,崔稚又道:“不过我这需要点东西,回头吃完饭,小段哥带我西市去买,如何?” 第37章 高矮生戏说钱粮事 望前一,是安丘县秀才们集聚的子。 从前县学到了这一要放假,供生员回家探亲祭祖,生员们出了县学,多半不急回家,便相约一处消遣。 这规矩形成于何时,早已不可考,连如今县学衰败,生员多在家自学,或去书院就读,这例子也没破开,到了每月十四这,仍旧有县里的秀才们聚在一处品评时事、诗作赋、当然还有吹牛皮。 秀才们都穷,宋家酒楼没落之后,他们聚会的地点逐渐迁到了此处。 辰正时分,宋氏酒楼大堂座,秀才多不说,还有听事说事的百姓,也过来凑一程。 话匣子一打开,堂吐沫飞奔。 正这时,门前进来一个臃肿、矮胖、黑脸、长须的人,这人拄着一拐。油光锃亮的拐配上栗长袍很显年岁,且他手里拿着个包袱,直奔大堂而来。 宋氏酒楼人来人往,并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人注意此人身后,跟着的一个高瘦的半大小子。 半大小子笑脸嘻嘻,从此人身后窜到前边,一把拉住了宋氏酒楼的跑趟小哥,也就是宋氏掌柜的儿子宋粮兴,道:“兴子,今儿有位说书人,要来你们这说书,你给安排个案吧!钱好说!” 说书人来酒楼说书,还是要出点钱的,这原是常事,不过宋粮兴诧异了一下,“万全哥,今说书呀!你知道的,今是十四,来的都是秀才大爷,他们眼界高,轰走了多少说书的了?快板慢半拍都不行!让那人改再来吧!” 段万全忙拉他,“这我也同那位说过,人家说了,不说快板。” “啊?”宋粮兴更加奇怪了,“不说快板说啥?” 段万全却道他不用管,“兴子你只管搬了案来,那位自然给钱,至于说得好不好,咱们挨不着。” “也是。” 宋粮兴没有钱来不收的道理,他们宋氏酒楼没落至今,卖一碗茶水都算进项,不要说有人来说书了。 他着意看了一眼说书人,见面生的很,问段万全,“那位不是本地人?哪来的?叫个什么啊?” “哪来的我也不知道,找到我家门上,说要找个人多东家好的地儿说书,我一下就想到了你家,这不就领来了么!我就知道他姓高,叫个啥真不知道……” 段万全和宋粮兴说着话的工夫,两人把说书案搬到了堂里,上面铺了红绸,置了醒木,眼见着齐全了,亮了嗓子,朝着仍旧站在大堂中间的说书人,道:“高先生,请吧!” 他这么一嗓子,引了不少人目光,当下不少人转头看来,见是个说书的,都嘲讽地笑笑。 在座的秀才哪个不比说书的,肚子里的货多,谁听他们扯那些老生常谈? 总有人没经过场,来这碰南墙。 秀才们心中如何做想,高姓说书人并不在意,他摇摆着臃肿的身子,晃晃悠悠地走到了案前,低头悉了一下摆设,又接过段万全递过来的润口茶,喝过,醒木啪地一下拍了下去。 “说书唱戏劝人芳,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四句来的清脆响亮,和说书人身形完全不同,若说头三句还不过平平,最后一句一落地,唰唰唰地转过来一片脑袋。 说书人面三分笑,了自己长长的袖子,“诸位安丘县的父老乡亲,鄙人姓高,矮子一个,名曰高矮生。” 这名儿可把底下秀才们说乐了。 坐堂中央的,有个鬓发斑白的老秀才,老秀才这一口外地话,却极得当地读书人的追捧。 那是因为此人有个特别的身份,乃是李知县的启蒙先生,因膝下无儿奉养,便被李知县接过来做了个刑名师爷。此人名叫苗品,平多喜乐,与安丘县一众秀才打成一片。 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