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周边小国会派探子过来,这是他们提前就预料到的情况。 大晋完全也不慌。 就是要让这些小国来看看大晋江山如今的繁荣昌盛,让他们不敢轻易冒犯。 除此之外,京城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在搅动风云。 先前陛下给小承安出的难题,便是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 小承安有祁秋年这个军师,自然给了一张 分答卷。 接下来,必然是会混 一场的。 像是战国公,便提前进 找陛下报备过了他那些庄子。 有其他那些权贵世家收到风声的,聪明一些的,便舍弃了一部分土地。 因为他们知晓,既然陛下的命令已经下来了,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别看陛下年事已高,可是有不少世家都还记得,陛下年轻时整顿世家的雷霆手段。 若是识时务,他们还能是这片土地的世家,无非就是舍弃一些田地罢了。 若是负隅顽抗,那等待他们的后果将会是什么,他们简直不敢想象。 他们之前也商量过要反抗一下,毕竟他们这些世家联合起来还是有很大的能量的。 可先是战国公,这个武将之首,站出来主动上 了田地,紧接着又是傅正卿这个内阁首辅,站出来清点了自己的土地。 后来皇后娘娘也出面清点自己嫁妆里的田地。 一个武将之首,一个文臣之首,还有一个后 之首,他们这种身份都站出来了。 这三人几乎是除了陛下之外,都可以被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了。 这样的身份,出来做了表率。 文臣武将,哪怕是后 的妃子,稍微聪明一点的,都顺了陛下的意思。 多余的部分,先全部充公,而充公之后,又全部等待分配给百姓。 这事情本来在 耕之前就应该定下来的。 但陛下也是个 贼的,拖到 耕之后,才将这件事情落实。 毕竟 耕需要用到的种子农具,都是世家 的。 那些佃户是不用出资这部分的。 他们本身就已经被剥削的很严重了,世家心里知道那些佃户能不被饿死,就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拿得出种子呢。 还有那什么曲猿犁,那些普通的村子,一整个村子可能才两三架曲猿犁呢。 都已经沦落成佃户了,哪里还用得起? 所以这些世家为了不耽误农事,不得不自己出资购买。 这下好了,田地收回来了,陛下就直接依法将那些土地分了出去。 第138章 承安 百姓们分到的土地,都是已经播种了的。 虽然,这下地的活儿,多半也是他们这些曾经的佃户出的力气,但这地里的粮食,成 之后,就全部归他们了。 只要一想到这里,他们连做梦都要笑醒。 他们从前也是有地的,可能因为家里人生病,或者因为别的原因,把家里的地卖给地主世家了,只能沦落成佃户。 每年,地里的收成,他们能足量拿到三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辛辛苦苦一年,家里人只能混一个水 。 想要多留点儿粮食,就得多佃几亩田,他们这些佃户就得起早贪黑,否则 本不够侍 的时间。 若是没种好,没达到主家的产量要求,他们可能又白忙活一场了, 但是现在不同了。 他们有一个好皇帝,皇帝即便是年迈体弱了,大家心里也有数,这位陛下在位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估摸着,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 他们虽然没有政治![](//www.xtjidian.com/ig/min.png) ,但也是知道的,一般的帝王,在老年时,能够不昏庸,哪怕变得平庸一点,都是万民的福气了。 哪里会像现在这位帝王那般,到老年了,还给他们这些百姓谋了这么多的福祉。 能有这样的帝王,真的是天下人的福气。 百姓们不由得想,下一任的皇帝会是谁。 不求能像这位老皇帝那般英明神武,能保住如今的繁荣昌盛,还有他们底层百姓的饭碗,就足够了。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关心起了关于立太子的问题。 民间算是渐渐地有了风声。 百姓们从前不关心,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脑子。 如今,所有的皇子都被派出去做太守了,听说有好有坏,反正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做得最好的,就是七王爷的北宜州府了。 不过,七王爷是佛子还俗,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所以,他们猜测,会不会是七王爷的胞弟。 这风声大概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了,居然有愈演愈烈的状态。 朝堂上也收到了风声,早朝上,就有大臣提起了这个问题。 这位大臣没有直接把晏承安拉出来说事情,只说了陛下可以考虑立太子的问题了。 但是却有其他的大臣,直接上奏陛下,可以请立晏承安为太子。 而且说得冠冕堂皇,说晏承安虽然是年纪最小的皇子,但这次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却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老皇帝哂笑一声,“朕还没有老眼昏花。” 民间的事情,他自然也有自己的眼线来给他汇报,如今有人将这件事情利用,把晏承安拉入了大众的视野里。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