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这个屡次对重奕出手的人,没道理能容得下穆和。 当初宋佩瑜就怀疑过,陈国的‘惠 县主’是薛临。 因为薛临的祖父驾崩后,薛临的父亲并没有像书中那样,因为兄弟们相互残杀的太狠,捡漏成为皇帝。 而是在老陈皇还在世时,突然从不起眼的小透明皇子逆袭成皇太子,名正言顺的成为陈国的新皇帝。 书中的年号‘显平’,也变成寓意更好的‘显开’。 显开帝登基后,只给原配王妃封了贵妃,反而封了个没有儿子的侧妃为皇后,还将薛临记在皇后的名下,给薛临唯一嫡子的身份,然后顺理成章的册封薛临为皇太子。 按照书中的轨迹,薛临要等到他的嫡出兄长,甚至更受宠 的庶出弟弟都犯下大错后,才逐渐崭 头角。 按照陈国的变化推断,知道书中内容的人就算不是薛临,也是与薛临有密切关系的人。 可惜赵国与陈国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黎国。 宋佩瑜对陈国的消息,始终都算不上灵通,也没有证据能证实他的猜测。 意外发现薛临早些年明明喜 抄写诗词,却从某个阶段开始,突然放弃诗词,只抄写晦涩难懂的经易,偶尔还会 据抄写的经易写下两句理解后。 宋佩瑜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暗中搜罗薛临 传在外的墨宝。 至于薛临写下的理解…… 宋佩瑜觉得他没法欣赏,还特意将原稿拿去给宋瑾瑜看。 宋瑾瑜毫不客气的评价,‘得意自 的老头子’。 宋佩瑜更加坚信,薛临身上肯定有秘密。 可惜宋佩瑜发现他不是简单的穿越而是穿书的时间太晚。 薛临早期又只是陈国透明皇子的透明儿子,留下的墨宝并不多。 起码 传到宋佩瑜手中的少数墨宝,并不能让宋佩瑜判断薛临发生‘巨变’的具体时间。 硬是要圈定个模糊的期限,大概和宋佩瑜与家人前往梨花村的时间差不多,也许还会早上三五年。 发现薛临不仅是‘主角’,还是自带未知金手指的主角,且从一开始就对重奕抱着巨大的恶意。 宋佩瑜难免更加在意薛临。 当年偷偷潜入赵国的人,是薛临的替身,委实让宋佩瑜遗憾了许久。 这么多年来,赵国与陈国多有博弈。 虽然双方有来有回,但宋佩瑜对薛临的警惕却始终都没放下。 ‘有金手指的主角薛临’ 就像是个魔咒似的困扰着宋佩瑜。 谁知道薛临会不会还有未知的主角光环? 直到听闻薛临被姬瞳追杀的时候,被坍塌的帐篷困住,不仅烧伤大半张脸,可能永远都无法恢复,还伤到了某个不可细说的部位。 宋佩瑜才发自内心的相信,薛临与他一样,只是知道的事比旁人多些,并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 将薛临身上的光环和标签全都撕掉后,再去看薛临这个人。 宋佩瑜完全不知道将薛临当成心腹大患的自己,到底在想什么。 毫无疑问,薛临是个聪明人。 否则书中的薛临,也不会成为最后统一十六国,成为九州霸主的人。 这辈子的薛临,也不会在发生‘改变’后不久,就让显开帝顺利的成为皇帝,自己也成为太子。 薛临身上的缺点也极为致命。 宋佩瑜从薛临的行事作风上,完全看不到薛临曾经身为透明皇孙的谨小慎微,与他数次 手的薛临,胆子大到近乎莽撞,似乎从未想过失败的可能。 事实证明,薛临不仅会失败,还会屡战屡败。 每次失败后,薛临身上都会爆发极强的韧 ,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程度的挽回损失。 然后又因为近乎莽撞的决策失败。 如果三年前,薛临没贪心到非要拿下翼州与兖州边线的城池,明明在翼州沁县屡次吃亏,仍旧不肯撤退。 而是直接顺着兖州南边关卡进入兖州,驻守兖州八关。 赵国也不会那么轻易的拿下兖州和青州。 薛临行事作风中鲜明的傲慢、专横和固执己见,完全看不出他曾是个谨小慎微的透明皇子,反倒像是已经独断专行多年的帝王。 如今这封专门谩骂羞辱重奕和宋佩瑜的信。 也完全看不出薛临是《君临天下》书中,在赵国启帝势不可挡的横扫九州时,能忍着屈辱和谩骂,为了保留陈国实力,未战而降。却在几年后一雪前 ,千里之外以妙计摧毁赵国,取而代之的帝王。 宋佩瑜心中忽然升起怅然。 也许他忌惮的薛临,和他遇到的薛临,从来都不是相同的人。 他终于彻底猜透薛临身上的秘密。 这是做了不知道多少年九州霸主后,回到从前的薛临。 受到手腕上的力度,宋佩瑜抬头看去,果然对上重奕专注的目光。 宋佩瑜眼尾上扬,做了个嘴型,将心中突然升起的 悟告诉重奕。 ‘英雄迟暮’ 燕国庆帝年轻的时候,也曾是让九州侧目的枭雄,年老后却开始贪图安逸。 明知道定都洛 会让幽州不 ,彼时的庆帝眼中,却只能看得到定都洛 后,他就不必再于咸 和洛 之间奔波。 庆帝不仅对幽州和翼州越来越深的矛盾视而不见,还任 的要求臣子们,不要将这些矛盾闹到他面前。 可以说幽州和翼州的分裂, 本原因全都在庆帝身上,孝帝不过是只替罪羊罢了。 如今在薛临身上,宋佩瑜又看到另一种英雄迟暮。 他顺着越来越 烈的声音,看向正与肃王大骂薛临的永和帝。 不知道永和帝的迟暮之年,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宋佩瑜将目光移动到永和帝身上后,仍旧专注的望着宋佩瑜的重奕,目光忽然变得深邃起来。 英雄迟暮? 难道……宋佩瑜嫌弃他老? 重奕难得升起委屈的情绪,开始思索要怎么对宋佩瑜证明他不老。 另一边,永和帝和肃王对薛临破口大骂后,终于将 口滞闷的恼怒和气闷发 大半。开始思索被陈国猝不及防的扇了个大巴掌后,要怎么踹回陈国脸上。 除了永和帝、肃王和宋瑾瑜之外,其他被叫来的重臣们脸 也没好看到哪去。 陈国宣泰帝如此羞辱赵国太子,还是让赵国臣民引以为傲的太子。 这种行为在赵臣们看来,不亚于陈国宣泰帝对他们的祖坟指指点点。 寻常百姓走在路上时被无缘无故的挑衅,都要给对方个教训,免得被围观的人以为自己是个怂货, 后来欺负他。 赵国身为九州仅剩三个国家中,实力最为强横的国家。 怎么能容忍陈国如此放肆? 众人纷纷献出良策,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放在豫州上。 既然没有水军,无法从兖州、青州南下徐州,那就从豫州入手。 他们到要看看,匆忙达成联盟的楚国和陈国,究竟能给彼此多少信任。 虽然薛临的这封亲笔信只被朝堂上的少数人过目,就被永和帝亲自焚毁。 但信上的内容,还是悄无声息的在咸 的大街小巷传开。 永和帝气急败坏的让人去调查。 才知道早在陈国将这封信送往赵国的时候,信上的内容,就在徐州、扬州和豫州传开。 如今不仅赵国的各州郡,大街小巷中,都 传着薛临写给重奕的那封信上的顺口溜,连楚国境内也不例外。 永和帝想要将大街小巷念叨顺口溜的人都抓起来,起码在赵国境内,绝对不允许对重奕和宋佩瑜有任何诋毁。 宋佩瑜主动劝永和帝打消这个念头。 这首顺口溜虽然难听,却是薛临送来的信中,内容最为含蓄的部分,大街小巷中念叨着顺口溜的人,也大多是还不懂事的半大孩子,甚至连‘纲常’和‘倌 ’是什么意思,都未必知道。 不如直接告诉百姓,顺口溜是从陈国传来,意思是诋毁太子和元君。 就算百姓对他和重奕没有维护之意,也没有胆子继续念叨这个顺口溜。 宋佩瑜想的果然没错,衙门的人挨家挨户的通知顺口溜乃是从陈国传来后,每家每户都响起揍孩子的声音。 短短两天之内,咸 中就再也听不见这首顺口溜。 坊间茶楼却兴起新故事,逐渐传到民间百姓处,成为百姓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聊起这个话题时,百姓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鬼鬼祟祟的查看周围。 发现周围没人,才会悄悄走到一起,仿佛细作 似的,全程加密谈话。 “你听说了吗?” “你说……那个,不行?” “嗯” “我家狗不行,都整 郁郁寡 ,他居然……啧啧”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有关于重奕和宋佩瑜的顺口溜,就彻底被各地百姓忘在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某位皇帝不行的传闻。 对这件事最深信不疑的人,反而是豫州、荆州、徐州和扬州的百姓。 因为当年薛临昏 ,薛临的心腹像是无头苍蝇似的到处找大夫的时候,就是在薛临正在的豫州、陈国 底所在的徐州、扬州、和正与陈国达成同盟的荆州楚地,大肆寻找能让男人雄武的名医。 这些地方的百姓,甚至能说出来几年前,哪里的大夫被带走,再也没有回来。 说到这里,百姓们忍不住对薛临咬牙切齿。 对于偏僻的小地方来说,有大夫的地方和没大夫的地方,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