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李丰乃卫尉李义之子,雍州冯翊东县人,和张缉是同乡,李丰打小就喜品评人物,声名传扬四海,就连吴国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只不过出仕之后,一直没有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 其实李丰就属于那种言过其实,并无多少的真才实学的人,喜卖一些小聪明。在正始年间,李相担任了侍中尚书仆,按理说这个职位可不低了,但李丰还是不太意,经常地告病请假,不去当值,按当时台省的制定,请假超过一百天的话,就要被免除官职的,李丰每次生病,往往都是抱病卧榻几十天,快三个月的时候,就突然之病好了,容光焕发地去上任,然后没过几天,又病倒了,如此循环往复,一直过了好几年。 司马懿在当时可是装病的典范,曾经装风痹病,一连七年卧榻不起,曹派人试探他故意地扎针,司马懿都一动不动。高平陵兵变之前,司马懿再次装病,这回装的是老年痴呆,生生地骗过了李胜,让曹再无防备之心,兵变之时,一举而功成。 相比于司马懿,李丰的演技就显得拙劣得多了,既想偷懒,也不想丢官,所以才不断地出演旧病复发的一幕,这事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李丰的小聪明不光放在演戏上面,面对正始末年险恶的政治环境,李丰则是两面讨巧,两面都不得罪,时人就曾讥讽道:“曹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炙热,太傅父子像残羹一样冰凉,而李丰兄弟则像游光(传说中的恶鬼)一样作恶。” 这种左右逢源的手段倒是让李丰免于了灾祸,在曹一伏诛,数千人血洛街头之时,李丰反到是安然无恙。不过他没有投靠司马懿,也导致了司马懿夺权之后,没有对他进行重用,一直到司马师当政之是,中书令一职出现空缺,才让李丰当上了中书令。 中书令虽然和尚书令、门下令并称为新三公之一,但和掌握台省大权的尚书令比起来,显然是没有什么实权的。 所以,李丰对此是耿耿于怀,李丰之子李韬好歹也是娶了长齐公主,李家也算是皇亲国戚了,李丰的弟弟李翼也担任了兖州刺史,所以李丰才和张缉一起,密谋怎么除掉司马师,将朝政大权给夺回来。 单凭他们两个的力量显然是不足以撼动司马师的,虽然李丰和张缉都同为皇亲国戚,但两人在声望上面,和司马师相去甚远,所以,李丰和张缉两人想到了夏侯玄。 夏侯玄名震四海,从声望上来讲,甚至是盖过司马师的,但自从曹伏诛,夏侯玄被免除了征西将军雍凉都督的职务之后,拒绝了其叔父夏侯霸的逃亡建议,转而坦坦地回到了洛,改任大鸿胪,不久改任太常。 夏侯玄因为曹的关系而被免职,但由于夏侯玄的声望缘故,司马懿却又不敢像对付何晏邓飏那样一杀了之,只能是把夏侯玄的兵权给剥夺了,给他一个九卿的闲职,让他靠边站。 手中没了兵马大权的夏侯玄就如同是一只拨了爪牙的老虎,对司马家再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司马懿倒也不准备再处治他了,只不过夏侯玄终究声望太大,司马懿只能是派人盯着,生怕他整出什么事来。 夏侯玄和何晏同为玄学派系的领袖人物,如今这世上崇尚玄学的人多于过江之鲫,何晏死了,夏侯玄更成为独一无二的领袖人物,在青年士子之中有着相当大的号召力,这一点,司马懿还真不敢掉以轻心。 夏侯玄自从回到洛,言行举止变得谨慎了许多,从不结营私,也不蓄养美姬,因为夏侯玄深知,司马懿时时刻刻地提防着自己,他们现在只需要一个借口,便有可能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夏侯玄只能是如覆薄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但内心之中的夏侯玄又是何等不甘,如今他正当壮年,本是踌躇志,正青云直上,施展抱负与理想之时,却遭逢到了人生的最低点,如何不令他郁郁失志,心灰意冷。 张缉和李丰密谋兵变对付司马师,但他们很清楚,光凭他们皇亲国戚的身份,顶多遭人唾弃,丝毫没有什么号召力可言,想要成就大事,就必须得有声望卓著的领军人物来带头。 夏侯玄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人。 当李丰找上夏侯玄的时候,夏侯玄也是颇为赞同这个计划的,但是鉴于夏侯府的四面都埋伏着司马师派来的人,夏侯玄不方便出面,只是和李丰约好了,等他们起兵之时,夏侯玄必会主动地站出来,为推翻司马氏而尽自己全部的力量。 但在此之前,夏侯玄要尽可能地与他们少接触,以免将这个消息无意之中被监视的人发现,以致功败垂成。 夏侯玄可是清楚,司马懿在世一,他便安全一,一旦司马懿离世,真正轮到司马师掌权,自己的命变得是芨芨可危,如果不奋起反击的话,他迟早有一天,会被司马师砍掉了脑袋。 在李丰的计划之中,司马师将会被推举为大将军,代替司马师的位子,而张缉则会担任骠骑将军,至于李丰本人,他倒暂时地没有什么安排,不过执掌大权的尚书令,肯定是逃不出李丰的谋算的。 所以张缉急匆匆地赶到李丰家时,将这一情况支会给了李丰,李丰是拍掌大笑,称:“这可是一个千载难能逢的机遇呀,天助我们成功,这样吧,我们就等王元姬出殡之时,杀他个措手不及!” 李丰到是会算子,司马府有丧事,司马师特意地进给死去的王元姬讨了一个封号,有了这个诰命,王元姬才有可能按礼制风光大葬。郭太后封她为县君,司马府必定会守灵七七四十九,然后下葬,这段时间,已经足够李丰来调动兵马,图谋行事了。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