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祁县之后,司马军撤到了介休,但司马懿重伤未愈,整支军队军心涣散,司马师临时担负起了统帅之职,和众将商议了一番,决定撤军到平,重整旗鼓。 如今司马军损失了几乎全部的骑兵,在野战方面,处于了绝对的劣势,而他们的大营就扎在介休城下,这样的营寨是很难抵挡并州骑兵的冲击的。 这也就是拿不下介休城的后果,如果司马军此刻可以占据介休城的话,依靠介休城坚固的防御,完全可以挡得住并州骑兵的攻击。 更何况,此次祁县之战对整个司马军的影响是极大的,人心惶惶,斗志涣散,整支军队如同是一盘散沙,那怕此刻他们还有十万大军,但司马师已经无法保证他们有与并州军抗衡的能力了。 撤军已经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事,继续地滞留在介休城下,司马军很可能腹背受敌,遭遇到更大的失败。 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司马师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先撤军,放弃掉他们已经攻占的并州土地,退回到河东平,依靠坚固的城池进行固守,暂时也可以稳住司马军的颓势。 总而言之,这次进攻并州,司马军是遭遇到了最为彻底的一次惨败,这样的败仗,甚至让司马军是元气大伤,在未来的几年内,都可能无法再集结起兵马来,第三次进攻并州。 众将似乎也没有不同的意见,现在的战局确实对司马军是大为的不利,介休久攻不克,司马军又遭遇到了祁县之败,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司马懿也身负重伤,这件事甚至要比损失掉七万骑兵的更为惨重。 要知道,司马懿可是司马军的主心骨,没有他,司马军确实是很难维持下去,如今司马懿重伤不能视事,让整个司马军都是人心离散,撤军已经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还好这个时候并州军并没有主动地发起进攻,这为司马军的撤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否则的话,两军纠在一起,司马军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介休城的守军,司马师倒没有太多的担忧,他们充其量也就是一群缩头乌,只凭着介休城坚固的城防苟延残,就算借他们几个胆子,也恐怕不敢出城应战,就算是怀马军大举撤离,他们也肯定是不会出城追击的。 让司马师比较担心的,还是并州的骑兵,虽然他没有亲历那场惨绝人寰的大战,但那些幸存者的恐惧眼神之中,便可以得到答案,并州骑兵是何其的可怕。 一支连七万骑兵都挡不往的虎之师,司马军十万步兵又焉能挡得住?要知道,这七万骑兵本身就是司马军中主力的存在,是司马懿讨伐并州的关键所在,论战斗力,这七万骑兵尤在十万步兵之上,连这些战斗力强悍的骑兵都败了,司马师真不知道将何以为战? 如果这个时候并州军乘胜而进,对于初掌大权的司马师来说,将会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 不过据斥侯禀报回来的消息,并州军似乎并没有追击的打算,或许他们认为,这一次的大胜已经足够他们喝上几天的庆功酒了,这会儿,并州军的营地必将是陷入到了彻夜的狂之中,本就无暇顾及进攻了。 “鼠目寸光!”司马师很是地朝着祁县方向鄙视了一眼,这一仗固然并州军打得不错,也确实是值得庆贺,但因为庆贺而丧失了扩大战果的机会,那恐怕是最不明智的一个选择了。 斥侯带回来的消息,也让司马师是安心不少,为了这次能够顺利地完成撤军,司马师还是安排了最为锐的队伍来断后的,不过他也清楚,如果并州军倾尽全力来进攻的话,他手下号称锐的断后部队恐怕是凶多吉少。 还好并州军没有追来,这也就为司马军全师而退提供了机会。 撤军的命令下达之后,司马军各营各部的兵马都立刻地准备行装,随时准备着出发了。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混自然是难免的,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在司马师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不过司马师还有些慨,如果换作是司马懿此刻来领军,自然要做得比他好上许多,司马师这几年多次跟随司马懿出征,耳濡目染之下,不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要是达到司马懿的水平,司马师还是要有很多的东西去学。 关于撤军,司马师也是征求过司马懿的意见的,虽然司马懿现在身体状况很不好,时而昏时而清醒,但在司马马懿清醒的时候,司马师还是把撤军的决定告诉了他,由他来定夺。 司马懿对司马师撤军的决定表示首肯,大概就算是司马懿能理事的时候,也会下达撤军的命令,介休已经是一个是非之地了,司马军留驻此地,进退维谷,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唯有撤军,才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关键所在。 趁兴而来,败兴而回,这大概也是所有司马军将士心里敢想而嘴上不敢说的的话了,想当初十七万步骑挥师北伐,气如虎,浩浩,气势人。 而如今撤退之时,却是个个垂头丧气,臊眉耷目,神萎靡,就连举着的旗帜,都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司马师看了,都不是大皱眉头。 如果是个别的士兵是这个状态,那便正是司马师立威的时候,随便以怠慢军心之罪杀上他几个,便可以起到杀儆猴的效果。 但现在整支军队都是这个状态,就连领兵的将军一个个都也是唉声叹气,司马师还真没法去惩处谁,总不至于把这十万人个个都排队砍了头去吧? 司马师当然希望指挥一支神抖擞,战力盎然的军队,但这样的军队先决条件是打一场漂漂亮亮的胜仗,司马师想要重整司马军,那就必须要依靠胜利来提振士气。 但在现阶段,想要做到这一点还真是不太容易。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