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威震天下,想来也不敢有人与天子作对。” 尤址的马并不能解决问题。 朱厚照的本目的还是要江南之事不能有片刻的耽搁,只有手段烈,迅猛如虎,才能让天下真正明白的朝廷的意思。 荆少奎为他新进提拔官员,忠心足够,威望不足,这个当下确实还真的需要一个帮手了。 不过张璁不去江南,是他有意为之,那里,人命会远远多过山东。 “尤址。” “奴婢在。” “你对朕忠心耿耿,朕是知道的,南京内守备那人,也是你的人吧。” 尤址多年来知道皇帝注重一个诚字,只要老实说,基本的都会没事,“不敢欺瞒陛下,去年陛下在南京见过那人,他原和奴婢没甚关系,不过这一年来屡有敬献,心里头也万分想着为皇上效命。” “好。调他入吧,你来调教他。” 尤址欣喜,“是,奴婢谢皇上恩指。” 天子同意他的自己人入,这是一种地位上的确认和强化。 但朱厚照做事不会没有道理,“朕之所以说你忠心耿耿,乃是你没有暗中除掉刘瑾,这一点你还是听话的。” 尤址心头一震这是什么意思? “那刘瑾应当还在凤守陵?传个旨意命他任南京内守备。” 南京内守备,也叫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内官,负责管理南京皇城,统管南京二十四衙门和南京军队,在没有皇帝的南京紫城,内守备俨然土皇帝。 刘瑾这个人名声很差,手段卑鄙且狠辣。当年倒了台以后,几乎要被人遗忘,此番忽然被提起,不把那些人吓个大跳才是奇怪。 第七百六十九章 死即死耳,又有何惧? 江南一带,地方士绅地主的势力盘错节而且深蒂固。 而且这些力量不是只在江南,实际上已经辐到了全国,光是京师各衙门的官员里,就有不少出自江南的。 但大明有一个好,不像隋唐之前的门阀世家,他们门生遍布天下,甚至还有军事实力。在明朝,哪家哪户要是圈养私兵,那皮能给他扒个两层下来。 不过话说回头,这件事往大了闹,仍然是要冒风险,因为朝堂、军队之中都会有江南子弟。 这不眼巴前儿,那堂堂的内阁首揆王鏊王阁老,就是苏州吴县人! 当然不是说他罩着江南的官员蓄意和朝廷对抗,他没那个心,更没那个胆,朝廷的清田令他完全清楚内情,只是张璁的做法令他难以接受。 自此人从山东回京主持清田事宜,坐内阁值房不过两,就开始上疏治人之罪! 这令一向脾气温和的王鏊都有些皱眉。 “常州推官、无锡知府、松江知府……张阁老当真是有大能,仅用两的时间便搜集出三个人的罪状。张阁老难道要将山东的祸事也遍及江南吗?” 明面上,王鏊仍然是他的上司,张璁不能放纵过多,他低头拱手,“不敢。这几个罪官也不是下官在查,而是厂卫所为,如今证据确凿,下官不过是依朝廷法度办事。” “依朝廷法度办事?怕不是在报私仇、私愤吧?” 张璁不卑不亢的说:“他们所犯之事,一不是由下官来查,二不是由下官来判,只不过上呈皇上,以达天听,哪里谈得上私仇私愤?” 杨廷和同样不喜张璁,他言道:“这么说来,张阁老生得一副热心肠,和自己全然无关之事,也如此尽心竭力。” 张璁眉头一挑,表情只这么一个微小动作,“杨阁老这是什么话。身为大明官员,对于藏污纳垢、行事不轨之辈难道不应全力揭发?还是说要高高挂起?下官不过做了一件嫉恶如仇之事,竟要在这里被问为什么,难道内阁是要给皇上这样一个官场风气吗?” 杨廷和立马到痛脚,这个张璁言辞犀利,很是难,而且如此行事为人不,怎么内阁进来了这么个家伙! “不止你对皇上忠心,我等对皇上亦是忠心耿耿,你在江南清田的当口如此行事,乃是要挑动江南之,那时官场震动,对朝廷又岂会是好事?” 王鏊也知道和他是说不出什么东西。 怪他没有刘健、杨一清的能耐,无法将现在的三人撮合于一处,如此一来,朝堂之上两派对攻已然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还是要请皇上拿主意。 于是他们不理张璁,又递条子入。 朱厚照呢,当然是按礼接见了他们。 等到听完两位老臣的一顿控诉,他只问了一个问题,“所以那三人究竟有没有问题?” 王鏊和杨廷和一顿,他们都很有经验了,皇帝开始绕着问题,就是要维护张璁,这件事怕不能善了了。 其实一些愣头青会一口咬定有问题,但他们两个都是官场老手,绝不会给自己挖这个坑,又不了解具体情况,万一呢?怎么能在天子面前胡表态。 “回皇上话,老臣对那三人并无过多了解,具体有无问题还待查明后方知。只不过张璁行事鲁莽,过于刚猛,此非谋国之举,还请皇上明鉴。” “既然搞不清楚,那么就去查查清楚。朝臣之间意见不合,这是寻常之事,但朕用张璁有朕的理由,你看不得他行事的方式,要朕治他的罪,总要有一个切实的罪名,就像朕对待张璁要参的这三个人一样。天子行事,堂堂正正。至于说你觉得他大忠似,朕相信你是一番忠心之语,可这与用不用他不是一回事。” 言外之意,总不能你们两个让我撤谁我就撤谁吧? 王鏊和杨廷和缓过劲来了,看来这场戏得往长了唱。 其实明代的官员,真要说查他的罪,先盯准一个贪墨之罪,基本上一查一个准。所以有时候朱厚照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朝廷要在江南推行清田令,怎么可能事先不做些准备?这些地方主官中凡上疏反对的,这半年来都已被摸了一遍。 如此,就是要杀人开路而已。 …… …… 然而江南势力盘错节、深蒂固,还不止于阁老、不止于官场的影响力大,各处大族本身也是朝廷的基,事实上是可以这么讲的。 换句话说,有的文人劝诫皇帝,不能动江山的本,这句话是真的。 因为传统概念里,江南税赋在岁入中占比近一半,而明朝的收税机制很依赖这些在地方有些势力的人。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大人有句经典的话,官字两个口,喂了上面一个口,才能去喂下面那只口。 千百年来,老百姓是不愿意税的,可一个县城的税吏,哪怕把‘快壮皂三班衙役’全部加上,又能有几十人? 所以明朝收税可以理解为都是‘外包’的。 在包税制之下,知府、知县每一任官员都有解缴税赋的力,上面对你是包税,即不管你采取什么办法,你得把一年的税赋给凑齐了。 回过头来,知县又能怎么做? 亲自带七八个捕快一门一户的催税?这要是碰上一些子狠的,都有可能聚起来把人给打了,可别说咱这个民族不尚武,那是不涉及土地和钱粮。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地方官员并不敢和当地的豪族大户彻底决裂,否则人家来个暗中抗税,你这水的官也就当不下去了。 与此同时,豪族大户也不会自觉天下第一,他们当然还是畏惧官府,所以时常敬孝,这样便于他们藏田、藏丁、逃役等,不止如此,在子女教育、就业等等方面都可以求得便利。 如此一来,双方一拍即合,相互利用,官绅官绅,就是这么凑到一起的。 所以此事推行之难,在于量士绅之田,就是量官员之田,测量员一到地方,天然的就遇到各种阻力。 靳贵到南京的子是七月二十三,的确带去了皇帝在江南诸县清田的旨意,是时,也并无人知晓天子后续之招。 只不过靳贵做事也不像张璁那样‘胡来’,他还是走的官府的正常路子,按照公文下发程逐步推进。 实际上,也是行事相对小心。 此外,他当然也去了魏国公府,魏国公不一样,皇帝私下里‘威胁’了他,他最多只敢藏,而不敢抗。 消息传出,从南京到常州再到苏州、松江,暗中唾其面的不知道有多少。 而靳贵真正的麻烦也很快来了。 七月二十六,江宁县测量员禀报,当地数家生员蓄意挑衅,先是胡搅蛮一番怒他们,随后挑起事端,再用一纸状文告到县衙,几天时间光顾着打官司了,等到真要去量地,那就以官司之名,百般阻挠。 说到底,测量员大多是考不中进士的举人、秀才,做这桩事也是因为家里缺钱,将来么,难有成就。 而这些生员,少说家里也有为官的,难道还怕他们? 七月二十八,常州府宜兴县知县又禀报,朝廷所派测量员藐视官府,入乡行事,全然不顾知县之尊,仿佛钦差行至,嚣张跋扈至极,因而使得县内大户和百姓皆厌之,清田之事也万难推行。 八月一,镇江府又来报,干脆便是说当地有刘光羲等纠结同窗四百余人,在大街之上公然游行,高喊口号,要求暂缓清丈田亩。 因为这容易把隐田丈出来,以此为由头,他们煽动百姓,共抗朝廷测量人员,致使丈田之事举步维艰。 …… …… 巡抚衙门。 荆少奎都能瞧出钦差的脸上是愁容,面对这等此起彼伏的反对之声,就算是皇帝侍从估计也觉得力颇大吧。 首先这些人不能直接杀,而且靳贵本身是读书人,他本没想过杀尽江南士绅,那他是要留千古恶名于史书之上了,而且杀人得有理由啊,尽管看出来这帮人别有用心,可人家明面上没犯什么重罪,凭什么杀人?这地界,又不是他说了算的。 “上差,若不然还是像当初杨阁老在山东那般,将这些人全都叫来吧?”荆少奎提议。 靳贵觉得也是,“清丈田亩是国策,如今这些人不管不顾横加阻挠,一旦惹得天子发怒,那就是伏尸百万。原本,以为已经强调清楚了,现在看来还是得当面来说。各州、县有难度可以理解,不过官府是要千方百计推进此事,而不是整上疏请求延缓。” “那下官这就去下令。” 靳贵捏了捏手指,他也不是完全不懂的无能之人,“若是不行,还是要以雷霆震之。江宁县离得近,那几个生事的生员要让人去吓唬吓唬他们,吓唬还不成,那就只能抓人了。” 实际上江宁的生员的确有底气不怕这几个测量员,他们自恃计谋得逞,所摊上的官司哪怕打输了也不要紧,反正这事情做不下去,那就成了。 不止如此,在那文人相聚之所又有人言,“听说了么?天子下旨要在京师之外择一良地,大造行,以为避暑。当真是天道不怜生民,这才安稳了几年,竟起了大兴土木之事!” “赵兄慎言,事关皇上,这要是传出去,可是杀头之罪!” “呵,在下不仅要在此处说,还要以文章就义!当今天子,数年来尚算贤明,可如今任用人,挑动江南之,又大兴土木,此象之兆也!大丈夫读圣贤书,当以天下为先,死即死耳,又有何惧?” 第七百七十章 刘公公的落与起 “江宁赵明非?”荆少奎头一回听闻这个名字,“这是什么人?” 下属徐云回说:“是江宁县出生的举人,此人少年即有才名,据说其笔下文章还曾入过前应天巡抚何鉴何大人的眼,并赞其‘锦绣之才’,可惜正德九年入京不第,之后回乡苦读,闲暇之时常与人清谈阔论,时人以‘江宁才子’特指于他。” 这等才名要说在寻常之所,那自然光芒耀眼。 可听在靳贵的耳朵里,简直就是新梗出老茧,才子?才子他都不知道听了多少个了。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