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他这两年风头很劲,在拢沙宗三大峰长中隐隐有出头之势, 受宗主赞赏。 “不奇怪。”燕三郎按了个结语,“假以时 ,此人会成枭雄。” 假以时 。 无论英雄还是枭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壮志难酬。 ¥¥¥¥¥ 一转眼,六天过去。 不出燕三郎所料,官家常平仓和社仓的粮食放出去,不到六天就被抢光。 三个月前,六十五文还是普通百姓不可想象的天价,现在却是手慢无。显然这样的高价没有吓退购买者。 但全国上下都知道,买光粮食的多数不是平民,因为普通百姓怨声载道。 粮商一看官方定价都高达六十五文,更是坚定了后头高卖的决心,大把购入官粮囤积。待官粮售罄,价格更是呼啦一下又蹿高了两成! 李开良去问燕三郎:“东家,我们跟不跟?” 时机宝贵,他去见东家都是一路小跑,舍不得浪费一丁点时间。 “跟哪。”少年理所当然,“把燕记的粮仓卖空。该赚的钱,我们都得赚到。” 正合他意,李开良笑逐颜开,紧接着又道:“少爷,钱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去生点利息?” “说说看。”有他打理家产,燕三郎的心思就没放在这上头。 李开良献上一计,少年想了想就点头了:“甚好,去办了吧。” 待他和霍东进都离开,白猫才打了个呵欠:“这厮好毒辣的心肠。” 连阿修罗都看不下去的狠毒呀。 “以毒攻毒。”燕三郎笑了笑,“不上战场,一样能害人命。” 一时间,民怨沸腾。 别说贫民灾民了,就是殷实之家也吃不消。 幸好此时官方的救济棚子终于在各地铺开,按人头每天提供免费一餐,有粥饭、馒头、红薯等等,这才免于贫民饿死。 飞向卫王案头的折子如雪片一般,都是臣子痛斥 商无良、坐地起价,要求严惩不贷的,其中就有人指名道姓,说清乐伯投机倒把,和无良商人一起兴风作浪;还有几个头铁的,干脆针砭官粮定价,其措辞大胆、风格直率,痛心疾首说再这么下去,萧宓的风评就要赶上前卫王了。 萧宓夜里 着火气批改,白天上廷继续听众臣慷慨 昂,还得面不改 ,终于到王后那里散心时忍不住咆哮出声。 一个个就懂得骂,就懂得不 ,就懂得痛心疾首,怎么就不能顺带拿出好点子为君王分忧? 暄平王后从未见他发这么大火,也是骇然,周围 人早就呼啦啦跪成一片,头也不敢抬。 她定了定神:“每斗六十五文粮价确实不低,这价格不像王上能允。” 现在她腹中有宝,萧宓也不敢严辞厉 ,是以她比原来更加大胆。不过这话也是暗夸国君,他听得出来。 别的女人是一孕傻三年,他怎么觉得暄平反倒聪明了?萧宓嗯了一声:“有人献计,我看可用。” 有人?暄平王后想了想:“是厉师还是清乐伯?” “你猜呢?” 暄平王后笑道:“不须猜,也知道是清乐伯。厉师老成稳重,哪会这样大胆?” 说大胆都是好听的,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并且还是让萧宓去冒。她顿了一顿:“我听说,盛邑及周边城县的燕记商会也跟着卖粮,价格和官粮是一样的。” “何止?”燕宓嗤地一笑,“他还调低了燕记名下当铺和钱庄的借利。我听说原本是两分半利,现在降到两分利了,不少粮商从他那里贷了银钱再去买他家的粮。” 暄平无言以对,清乐伯这简直是空手套白 ,黑心透了。 常平仓放出来的粮食被抢光了,其余投机的商人意犹未尽,一看燕记还在售粮,价格和官方一致,于是回头又去燕记扫货。 买到没钱了怎么办?举贷啊。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下一次都不知何时才能再遇上。 “那小子,无论何时也没忘赚上一笔。”萧宓忍不住笑骂一句。这整个计策都是燕三郎提出来的,他最知后事。虽说是为国为民,竟也不妨碍他自己赚个盆 。 想到这里,他心头一动,暄平王后消息倒真是越发灵通了。想当年她刚嫁来卫国时,在这里还是举目无亲、消息闭 呢。 暄平王后叹了口气:“王上对他真是信任有加。万一他的法子……不灵呢?” 她本想说“失败”,怕萧宓听着晦气,话到嘴边就改了词儿。 萧宓也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粮价问题牵涉国计民生,一个 不好就要动摇国本。看这几 的朝野反应,尽管他早有准备也是心下打鼓,唯恐事与愿违。 现在再看,燕时初的办法有些 进了。萧宓想到燕时初献计时的话:“我这法子用出来,王上恐怕会患得患失,诚惶诚恐。可是治 当用重拳,不把那些人打疼打怕,今后他们还会择机兴风作浪。” 燕时初看透人心的本事也是越发 进了,萧宓现在的确有些动摇。可是既然都到这一步,那是咬着牙也要捋袖子继续干。 开弓没有回头箭么。 所以萧宓深深 了口气:“既用之,不疑之。” 他看暄平王后还要开口来劝,即抢先道:“孤托你办的事儿,你可办妥了?” “信鸢早就飞出,不时即有回复。” “那就好。”萧宓叮嘱她,“你这里是杀手锏,务必十拿九稳。” “您放心吧,一定妥当!”暄平公主拍着 膛打包票。 次 ,萧宓一纸命令下去,常平仓再度开仓放粮。 …… 李开良来找燕三郎,眉飞 舞。 “少爷,我们大赚一笔。”他把账本子摞到东家的书桌上,“包括盛邑在内,四城十一县内的商号粮仓都空了八成。其他地州的情况要过些天才能汇总过来。” 第1184章 粮食战争 燕三郎抓过本子随便翻了两页:“还真不少。基本出清了吧?” 猫儿也翻过身来,两只前爪按在账本子上,聚 会神地看了起来。 算账这活计太枯燥了,她是不喜 ;可她喜 瞅着账面上的钱噌噌往上涨哪! 从别人口袋里掏钱,那多有成就 。 “是。”李开良笑容里有两分嗜血,“咱们售价良心,那帮犊子都找人排着长队来买,光是盛邑五通路上的燕记,队伍就排出了十五丈远。现在我们卖完了,接下来就是搬好板凳、前排看戏。” 从前他就和得胜王其他手下不同,不 打架。其实商场如战场,只不过杀人不见血、害人不用刀,凶残不输真刀真 ,他就喜 这种 觉。 燕三郎也笑了。燕记粮行的存货量大,居然都能被买光,也不知喂撑了多少粮商,可见外头炒粮的风气已经白热化到什么程度。 许多商会甚至集体抱团热炒。 其实,聪明人若是 清燕记粮行的库存余粮数量,难保不会心生警惕。可惜燕记的大宗批货很少走去专门的粮市,大多数粮食都由门店、市铺售出,非常零散,旁人 本无从统计。 这也是李开良专门 代过的。 于是,这么多分号这么多天,一天下来总共走了多少 水,除了李开良和燕三郎,就算底下的大掌柜们也没有数据。 各大掌柜更是事先就被李开良提到面前、挨个儿警告过了, 密者将被赶出燕记,盛邑内再难立足。 凭清乐伯的本事,办到这点轻而易举,因此即便是外人频繁打听,燕记的资料也暂时没有![](//www.xtjidian.com/ig/xie.png) 出去。 是以燕记售粮而不收粮的举动,被悄无声息地淹没在炒粮的狂 大军中,居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 正说话间,霍东进大步走进来,面 严肃:“常平仓又开仓了,这次定价五十五文!” 官方又放粮了,价格比起第一波还低了十文钱! 若说整个粮市的行情原本就像整锅沸油,越烧越旺,那么常平仓二度放粮又便宜十文的消息,就像往这油锅里倒水,“咝啦”一声直冒白烟。 这不像王廷的常规 作,粮商们一时有些茫然,但很快就有领头的反应过来了:“买啊,再买!” 他们买进的成本是六十五文,比现价高。随着价格下降,要摊低成本的唯一办法,就是再次大笔买入。 常平仓第二拨放粮,量小,以盛邑本地仓为例,只卖一天半就被抢光。 百姓们再次怨声载道:价格降低有什么用,粮食都被投机商抢买光了,有需求的人还是没捞着。 大臣们也给萧宓上书,言调粮之法。 萧宓与韩昭叙聊时就冷笑:“ 朝文武当中,有许多也在偷偷炒粮,是孤开出来的傣禄不够?” “无人会嫌钱多。”韩昭是武官,行军打仗厉害,却不曾在这些民政民生上费过脑筋,“我那夫人听燕时初的劝,把名下粮铺里的粮食都卖了个七七八八。” “应该的。”萧宓眼里都是杀气,“也帮着孤把那帮犊子都喂 一点。” 常平仓第二次放粮完毕,粮商们 神一振。官仓粮只维持不到一天半就被抢完,说明库存不足。 官方粮被买光了,接下去还不得看他们的了?买到的笑得合不拢嘴,没买够的心底懊恼。 果然,次 粮市的自由粮价就上涨了十五文,达到了每斗七十的零售价。 说起来,这价格比起十天前的每斗百多十文已经下降了三十文,降幅多达四成。不过百姓反而不太愿意出手了,一来是官方有免费粥棚可解燃眉之急,二来大伙儿前些天都买了一点高价粮,官方却连降两回,平民们持币观看,想看看官粮还会不会再便宜些。 复三 ,常平仓再开仓,这次售卖每斗五十文。 买家大幅度减少,以至于维持了十二 才基本售完。 其后,粮价自由回弹到每斗六十文。 自此,市场开始分化。 依旧大手笔买入粮食者有之,犹豫着打算卖掉一部分以减少损失者有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一处: 这次粮价的“底”在哪里? 复七 ,常平仓又放粮,定价四十五文。 这下莫说粮商,老百姓都看出来了:官家这是要把粮价一步一步 下去啊。 当天傍晚,黄大就笑眯眯来找燕三郎了:“少爷,米价又降了,现在四十文一斗。”吃起来可没那么心疼了。 “哦?”燕三郎正在看书,闻言挑眉,“怎么比官仓还便宜?” “不知道啊。”黄大哪里知道这里面玄机,“反正常平仓早晨开始放粮,粮价就开始往下掉了,掉到现在四十三文。” 比常平仓还低?燕三郎问他:“你看各个粮铺是不是临时 标,说要大减价?”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