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其他小说
荔枝白茶 四岁小奶团:五个大佬宠上天 学霸风云 云鬓楚腰 哥哥的白月光 全本小说
新御宅屋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宋清欢 作者: 空谷流韵 时间: 2024/08/01 
上一章   大宋清欢 第151节   下一章 ( → )
    才八岁,将来的人生,主要是姻缘,就已由外祖母和姑母定了。

    只愿这小驸马,未来能与他的福庆小表妹,琴瑟相和吧,莫在成年后,因无缘仕途而心怀怨恨。

    姚一面想,一面笑地接过马蹄粉,对郑世轩道:“筛得细,拌得匀,甚好,来,和福庆一同看我怎地将这糕做出各种颜。”

    观中侍奉的小道姑,在廊下案板上摆开一溜小瓷碗,并四个琉璃方盒。

    有宋一代的琉璃容器,已十分接近现代玻璃制品。便是市井香药店中售卖的玫瑰、素馨花水之类的香,用致琉璃瓶所盛装的,亦比比皆是。

    姚见小道姑准备的琉璃盒,其方整端正的程度,就仿佛后世的厨房神器乐扣乐扣,且颜不像胡人集市里那般亮蓝绿玫瑰紫,而就是接近透明,从侧面看亦能将容器里的物什分辨清楚,十分意。

    小道姑依着姚的吩咐,将琉璃盒一一放入四架风炉上的陶锅中,点燃炭火,让琉璃盒浴水而热。

    这一头,姚取了小世轩搅拌好的荸荠粉,倒入数个瓷碗中,又往瓷碗里分别加入咖啡、牛、山楂汁、沙糖浆、绿豆汤。

    得到黑、白、橙、黄、青五种颜的荸荠水浆。

    此时陶锅中的玻璃盒已处于沸水中,姚执了长柄勺子,先往琉璃盒底缓缓浇一层荸荠浆,盖上锅盖等待须臾,掀开盖子见荸荠浆凝结,再挑另一个颜的浇一层。

    如此,蒸一层,浇一层,直到浇至最高一层的浆水凝结时,往方糕的表面撒一层桂花干,令热腾腾的蒸汽稍许迫一迫,促进浓郁的桂香薰透糕点。

    五组合之间,黑白的简洁,黄橙的丽,橙白的明快,青白的淡雅,稍稍冷却切成小块后,码在花纹素净的白瓷莲瓣盆中。

    盆如绢底,糕胜丹青,顶上那桂花朵朵,更是教光照得仿如点点碎金。

    小公主福庆见了这般漂亮的糕点,早已等不及,指着彩最强烈的山楂沙糖版本的马蹄糕,吵着要吃。

    “还烫呢。”

    郑世轩道,却是动口又动手,举着筷箸夹了一小块糕,在瓷碟子里轻巧地翻来翻去,大约希望快些冷却。

    姚和福庆的母对视一眼,会心地乐了。

    这娃娃可以的,是个暖男。

    看那做事的手势章法,可见在家亦非四体不勤、只知埋头读书的小少爷。

    姚给两个娃娃留了几块不含咖啡的马蹄糕,站起身,端着点心往清离殿中去。

    “林泉之境,在意,不在形。尺幅再大,岂如真山真水大?故而,作山水画时,不必强求以宽阔绢帛为底,便是如此小小一方素纸,倘若有沟壑,下笔如诉,如何画不出山的韶光初起,夏山的葱茏滴,秋山的明净平远,冬山的清萧淡然?”

    清离殿画室中,孟皇后正手执几管细不一的笔,指着案上数帧小画,娓娓道来。

    她对面,站着今来瑶华看望她的三位客人。

    十五六岁簪着金冠的,正是刚刚由遂宁郡王进封为端王的赵佶。

    另两人,那位年近三十、丰颐广额的雍容贵妇,乃唐国大长公主,宋神宗的女儿、当今官家赵煦的三姐。侍立她身边的俊秀男孩,是唐国公主与驸马韩嘉彦的长子,韩恕。

    陈儿此前去喊姚来做点心时,就知会过姚,今要来与孟皇后论画的宗亲,除了端王赵佶外,还有唐国公主母子,因公主尤吃牛,小韩公子又还年幼,故而马蹄糕须多加些牛和酸甜果品。

    姚初闻之下,觉得很合礼法。

    赵佶已出开府,就算他喜好书画的名声颇响,就算他是关心献给嫡母向太后的画作,这么个成年亲王单独来道观与皇嫂见面,也是大大不妥。

    但与三姐唐国公主和小外甥韩恕一同前来,就无甚忌讳了。

    细一琢磨,忽地意识到,唐国公主的驸马韩嘉彦,不就是仁宗朝的名臣、宰相韩琦的儿子?韩嘉彦的哥哥、韩琦的长子,不就是韩忠彦?

    韩忠彦,在宣仁太后林朝时,看起来不像司马光、苏轼、苏辙那样是死硬的旧派,但他父亲韩琦,曾在熙宁年间坚定地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赵煦一亲政,就在新领袖章惇的影响下,将韩忠彦外放定州。

    但是,作为后世来人,姚知道,再过四年,赵煦驾崩、赵佶继位后,在赵佶得位一事上立有大功的曾布,为了进一步排挤已与自己势同水火的章惇等人,也为了合属于旧派的向太后,他说服赵佶,引韩忠彦等旧派回京。

    韩忠彦由于既是名臣韩琦的长子,又是向太后的外甥,还朝后立刻得到重用,很快升左仆,与作为右仆的曾布,共掌中枢。随后,韩忠彦与曾布因新矛盾而化友为敌,为了打击曾布,韩忠彦竟甘于放弃自己的政治立场,引已经被贬在外的新人蔡京回朝做宰相。

    而徽宗朝立元祐人碑等一系列比章惇如今的所作所为更为恶劣的行径,恰恰是由蔡京主导的。

    此刻,为室内众位皇亲摆好点心后,姚看着一脸认真地与母亲唐国公主、舅舅赵佶讨论着案上画作的小公子韩恕,脑中冒出一个念头。

    小韩公子啊,如果你舅舅赵佶登基后,作为旧领袖被引回朝中出任宰相的,不是你大伯韩忠彦,而是苏轼或者苏辙

    第263章 吃着点心说“二苏”(中)

    唐国大长公主,看起来很吃双马蹄糕中带有苦味的两款——咖啡糕和绿豆糕。

    “姚娘子,夏月的时候,我入去看向太后,正巧御膳所的小内侍送胡豆饮子来。我那时,就尝过你的手艺。未想得,这胡豆与茶粉一样,还能做成凉糕。”

    长公主倒没什么架子,和颜悦地与姚攀谈着。

    因又吩咐自己带来的婢子,从食盒中也拿出几碟点心,道是她亲手做的百花什果冰酪团子,也请姚品鉴品鉴。

    姚忙恭敬行礼,上前细看。

    只见碟中码放着鸽蛋大小的团子,浅青,外表光滑细腻。

    姚接过婢子递来的一个,但觉浓郁的香混合着淡淡茶香扑鼻而来。

    再小口咬开,哈,原来是宋朝版本的“雪梅娘”

    外皮薄而韧,里头是加了时鲜果子颗粒的馅儿。

    无非那馅儿,与后世雪梅娘用的打发的淡油不同,用的做滴酥鲍螺的浅黄酥油。

    滴酥这玩意儿,姚已在开封有名气的酪点心店见识过了,她此刻更兴趣的,是“雪梅娘”的皮子。

    现代人做雪梅娘,皮子是用糯米和玉米粉按照一定配比蒸制而成。

    玉米直到明朝中后期,才从每周传入中国,此世此地,并无玉米。

    不过,烹饪这件事,与旁的技能一样,也是触类旁通的。玉米粉的本质,就是一种淀粉,既是淀粉,许多食材中都有。

    “请教长公主,这皮子,可是用糯米粉、绿豆粉、茶粉,加牛**与沙糖浆调匀,上笼蒸制,再以清油或黄油而成?”

    姚问道。

    唐国公主抿嘴:“姚娘子果然是个会家子,说得半分不错。论来,这团子的名儿,还与姚娘子有缘呢,叫清团子。”

    一旁的端王赵佶,也是刚刚咬开了一口团子,乍闻姐姐最后那半句话,微微一怔,旋即盯着姚,噗嗤笑了。

    “清——团子?咦,姚娘子,这名字,听着不光与你有关,竟也和邵医郎有关。”

    唐国公主好奇道:“邵医郎是谁?”

    赵佶刚想口而出“是个帮我治胳膊的杏林圣手”倏地意识到,自己薄幸寡情负了女子、差点被女子哥哥泼了灯油差点烧死的起因,可不大体面。

    他忙模模糊糊道:“是国子学新设医科的一个监生,还是苏颂苏老相公的小友,我与姚娘子亦都识得他。如今是朝廷派去边关的祗候郎中。此人姓邵名清,三姐你看,此人是不是也与这团子同名儿?嘿,嘿嘿……”

    赵佶虽已受封端王,但那略有些轻佻随意的子,仍是如影随形,唐国公主和孟氏又是他自小稔的两位长姐般的近亲,故而他浑没觉得,这样打趣姚,有什么不妥。

    孟皇后却怕姚尴尬,淡淡一笑,岔开了话题:“清团子?长公主,这点心,难道与‘东坡’一般,亦与苏学士有关?”

    唐国公主莞尔:“阿孟可是想到了苏学士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哎呀,好教你们得知,这团子,恰就是苏学士所创,又由驸马的兄长——韩知州,传于我府里。”

    唐国公主遂为诸人将其中原委娓娓道来。

    元祐八年,苏轼任河北路定州的知州一职。然而就在这一年,宣仁太后高氏薨逝,章惇等被赵煦起复回朝的新人,立刻对旧展开疯狂报复。苏轼、苏辙均先后被贬南方。

    公主驸马韩嘉彦的长兄韩忠彦,因父亲韩琦毕竟为前朝名相,所受的冲击稍弱些,被外放定州,恰是接了苏轼的位子。

    而苏轼,与韩琦之间,在更早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段微妙故事。当年英宗皇帝曾想用年轻的苏轼为学士院知制诰(给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宰相韩琦反对,道是苏子瞻确是国之栋梁,但不经吏部铨选程序、就被天家破格提拔到清要之职上,不妥。英宗无法,只得又问,那,要不让苏轼来修起居注?韩琦又反对,道是编修起居注,和起草诏书差不多重要,也不妥,还是应让苏轼参加吏部考试、一步步给职与升迁。

    有好事者将韩琦两次阻挠苏轼一步登天的举动传了出去,苏轼却十分韩琦,向众人表示,韩相公的做法,才是真正“人以德、避免捧杀”的正道。

    绍圣元年,当今官家亲政,新得势,韩琦长子韩忠彦被贬,赴任定州,与苏轼接。

    苏轼那时,已预见到自己离开定州后,只怕要如当年的蔡确一样,被贬至岭南。

    但他见到韩忠彦后,言谈间浑无郁郁戚戚之,于定州宅邸设家宴款待韩忠彦时,作词唱酬外,还特别给韩忠彦介绍了一道自己新制的点心。

    苏轼嗜茶如命,又吃京城名菜“软兜子”知绿豆淀粉的运用,同时,定州位于宋辽边境,边民甚在糕团馒头里加鲜牛

    于是,他便将米、茶、豆、四样物什,融合于一处,创出这凉滑香软、茶味味兼有的糕团皮子,而里头的馅料,依着各人喜好调制即可。

    “此团本无名字,韩知州赞赏这面皮菓子,正合与点茶同食,雪沫花翻午盏,不如就取了学士那首浣溪沙里的最后一句,叫清团子吧。苏学士欣然笑纳,还命家中厨娘,将团子的面皮配方,细细教了韩家的厨娘。今岁韩知州回京看望六弟,见我府里的花果馅滴酥,外壳乃是炸制,觉得有些油腻,便教了府中厨子这道清团子。”

    唐国长公主说完,端王赵佶慨道:“苏学士果然是豁达之人,要被贬往岭南了,还谈笑风生。樽前不用翠眉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位小王爷,身边的近侍,毕竟一个是苏轼的故吏高俅,一个是与苏轼有着隐秘传闻的梁师成,他两个平里常引导着王府歌姬唱苏轼的词,小王爷再是风,文学艺术品位却是不低的,到底能听出苏词里的格局境界来。

    此际,画室中这三位皇家贵戚,孟氏已形同废后,唐国长公主下嫁的韩家,贬谪的贬谪,赋闲的赋闲,赵佶,虽刚封了端王,实也晓得自己常被章惇、朱太妃等人在官家跟前告刁状。

    尊严上,被顶层权力施予的或重或轻的弃绝,令他们于这看似品评画论与鉴赏美食的悠然午后,在神世界里,多少与苏轼产生了共鸣。

    而侍立一旁的姚,对于赵佶援引的苏词,无论是那句“人间有味是清”还是“樽前不用翠眉凝”都未有太大怀。

    她脑中想到的,恰恰不是苏轼的词,而是他的一句诗。

    “枯肠未易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句诗,是再过几年,苏轼被继续贬往海南儋州后所写的,如今还未出现。

    后世公认,乌台诗案几乎命绝的囹圄之灾,被贬黄州穷困凄苦的拮据时,是苏轼生命中所沉至的最低点。其后的几次沉浮,都不算太大的打击,苏轼,似乎对于风霜雪雨的打击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与承受经验。

    但在姚看来,再坚强与豁达的人,也无法对不断出现的凄清孤绝的现状,做到真正的“免疫”

    即使经历过乌台与黄州的打击,苏轼到了暮年被贬海南儋州时,写的“坐听荒城长短更”这七个字,仍是多么悲凉的七个字啊!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不再与他有关系。

    为什么?

    为什么在一个不再茹饮血的时代,在一个自命崇文盛世的时代,在一个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时代,在一个被冠以“现代拂晓时刻”的时代,竟还会出现这样令人痛彻心扉的例子?

    一位享誉文坛、政绩亦可圈可点的臣子,没有贪墨,没有叛国,没有作犯科,并且明明已经主动离开了争最为烈的朝堂,却在花甲之年,仍被一纸皇命强令渡海,来到世人视作蛮荒之地的孤岛。

    用尽一生的气力,或许终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某个时刻的脆弱,犹如在将将愈合的伤口上又猛地戳了一刀。

    独坐荒城,四顾茫茫,唯有天地星月,见我悲极无泪。

    第264章 吃着点心说“二苏”(下)

    姚思绪纷涌,直至唐国公主母子与端王赵佶告辞离去,她似乎还有些兀自出神。

    孟皇后心细如发,关切地问:“姚娘子,你可是累到了?”

    姚忙道:“不曾不曾,世轩很着力,福庆公主乖巧可,听圣人与公主、端王一席谈,更是受益匪浅。”

    孟皇后点头:“那就好。”

XTJidiaN.COm
上一章   大宋清欢   下一章 ( → )
新御宅屋小说网提供大量免费的全本小说,穿越小说,网游小说,军事小说,玄幻小说,我们提供的全本小说是小说排行榜作品值得阅读,新御宅屋小说网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新御宅屋手机版 网站地图 萧薰儿的征程 牛顿小说网 
Copyright 新御宅屋小说网 小说排行榜 全本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 新御宅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