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红笑了几声,大着胆子拉开了拉链,看到整整齐齐的一捆捆钱,她惊呆了,‘这么多啊?’ 许俊生拉上皮包,说,:“俊红,你这什么 病,怎么 翻东西呢?” 许俊红吐了吐舌头,“我看看怎么了,我又不拿,瞧把你吓得!” 许俊生拿起皮包就要走,许俊红却又拉着他的胳膊,说,“二哥,你给我一百块钱行不行?” “我要买点东西,钱不够。” 许俊生问,“你要买什么?” 许俊红说,“这不马上开学了,就买点衣服什么的,你那么多钱,给我一百都不行?” 许俊生犹豫了几秒, 出五十给她,“俊红,你这花钱太大手大脚了啊,这个月最后一次啊。” 许俊红不太 意的说,“才五十啊,真小气!” 西厢房里,林雨珍教给两个孩子一首新的唐诗,不出所料,没读几遍圆圆就学会了,并且能背下来了。 倒是诚诚,很认真的读了一遍又一遍,好一会儿才背下来了。 学完了唐诗,两个孩子各自找了一本喜 的故事书很认真的看。 林雨珍从包里掏出两张稿纸,上面是她今天找资料的时候,记下的各种数据,她拿起笔,开始尝试着写一份稿子。 撰写这种公文,这种发言稿,和平时写文章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有大量的数据,其次语言必须尽可能的简洁。 从王雅芳的嘴里,她推断出张副市长可能不太喜 套话或者具有煽动 的语言。 她写完第一稿,觉得不太 意,又写了一稿,还是不 意,最后修改了数次,才算过了自己这一关。 据她自己写文章的经验,要想语言组织起来更有力量,或者说更深入的表达,那必须一个字一个词的琢磨,务求让 准达到极致。 最后,她又把稿子重新撰抄了一遍。” 第二天上午,李主任去给吴市长汇报工作了,不在,贾秘书又来了,贾秘书 不高兴的说,“张副市长要的急,你们谁能赶紧出个稿子?” 一个姓张的科员说,“贾秘书,不好意思,我这手头上拾掇,好几个资料和公文都等着用呢。” 接着,好几人也都跟着这么说。 贾秘书指了指林雨珍,“小林,就你了,你赶紧出一稿吧,下午 给我啊!” 虽然昨天晚上那一稿,已经很完美了,但林雨珍还是检查了又检查,又认真修改了好几次。 下午,贾秘书来取稿子,林雨珍有些忐忑不安的 上去了。 隔了两 ,她上午刚走进办公室,李主任就笑着说,“小林,你过来一下!” 林雨珍放下包,去了隔壁的办公室。 李主任笑着说,“不愧是北大毕业的,写文章的基本功就是扎实,张副市长的稿子,你写很不错。” 林雨珍笑了笑,说,“谢谢领导的认可。” 李主任说,“我本来以为你刚来,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现在看来不需要了,喏,这些你都拿着,这是一张表格,这些公文过两天就要了,你抓紧点啊。” “有不明白的就来问我。” 林雨珍说,“李主任,这也太多了吧,我一个人指定做不完,到时会影响了公文发布就是整个秘书处替我背锅了,要不,您再给我安排一个人,两个人差不多了。” 李主任皱眉,“咱们秘书一处看着人多,各人都有各人的活儿,谁手头上也一大堆活儿,小林,不是我批评你,你这工作态度可不对啊,你是新人,你有能力,你就应该多干,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能力!” “当初我进秘书处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三分之一左右的稿子都是我写的,天天都熬夜,十二点之前都没睡过觉,这么持续了半年,后来处理资料的速度快了,活儿再多也都能在晚上八点之前干完了。” “不信你去问问别人,就小王,她还算是我的师妹呢,也是这么过来的。” 第53章 工作 这时恰好有人敲门,大热的天,门本来就是半开着的,李主任撇了一眼,问,“什么事儿?” 走进来的是秘书处公认的,文笔最好的张庆涵,他长得文质彬彬的,平时不怎么 说话,将手里的一沓稿子递过去,说,“李主任,这些全都写好了,您看一看吧,看没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李主任接过去一边翻看一边笑着说,“速度 快啊,昨天又熬夜了吧?” 没等张庆涵回答,林雨珍拿起一半的资料,笑着说,“李主任,张组长,你们聊,我先走了!” 她走的速度很快,李主任看到留下的一半资料,摇了摇头,说,“庆函,这稿子我仔细看看,你下午再来一趟。” 张庆涵点了点头,正准备转身就走,李主任又指着桌上的文档,“把这些顺便给小林同志送过去,告诉她,要抓紧时间。” 林雨珍写文章有经验,但还从来没有起草过公文公函,不只是这些,其中还有一个年中行业报告,那涉及到的数据和内容就更多了。 她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就开始争分夺秒的看相关资料了。 因此,直到张庆涵走到她的办公桌前了,她在察觉到,好奇地抬头,看到张庆涵手里的一大摞资料,瞬间就明白了。 这个李主任,还真是 执着的。 张庆涵三十出头,从大学毕业分到秘书处就没换过岗位,虽然他对于这些事儿一向有些后知后觉,但毕竟工作都六七年了,看到林雨珍桌上摊着的一堆资料,以及李主任还要他给的,怎么可能不明白怎么回事儿。 这位李主任,最喜 各种考验新人了,秘书处的上一个新人王雅芳,刚来那会儿也是几乎天天加班。 但也没有像现在这样,一下子这么狠。 现在分给林雨珍的工作量,就连他这个老人儿估计都得加班。 “小林,李主任让我给你的。” 林雨珍淡淡一笑,“我知道了,谢谢张组长。” 上午十点钟左右,李主任有事儿出去了,林雨珍立即放下笔,去找了组长张庆涵。 她苦着一张脸说,“张组长,您觉得这么多工作,我两三天能完成吗?” “万一我完不成,上级领导追究咱们秘书处的责任,那我不是辜负了李主任对我的信任吗?” 张庆涵倒是没想到,明明是李主任敲打新人,却被林雨珍说成了对她的信任,他这几天,手头上安排的事儿倒是不多,犹豫了数十秒,“要不我帮你?” 林雨珍一愣,她这么说,是想让张庆涵给她安排一个帮手,没想到这哥们儿还 实在,居然提出亲自帮忙。 她笑了笑,“好啊,谢谢张组长了。” 林雨珍跑回去,把办公桌上一半的资料和撰写清单都拿过去了,自己勾选了一半,另一半留给张庆涵。 张庆涵倒是什么也没说,对他来说,处理这些东西已经很轻松了,简直砍瓜切菜一般简单。 就连林雨珍觉得难的行业报告,对他来说也不是太大的事儿。 第二天下班,张庆涵把处理好的资料和文件都给了她,林雨珍道了谢,说,“张组长,为了表示答谢,我请你吃个饭吧。” 要是林雨珍是男同事,张庆涵大概就一口答应了,他算是科里的老人儿了,还是个组长,新人请吃饭要是不去,恐怕新人会多想。 而且他本身,没什么其他业余 好,就喜 喝二两,这几年还好了,刚来秘书处工作那几年,工作 力大,喝点酒能解 。 但林雨珍是女同志,还是这么漂亮的女同志,虽然听说已婚了,那也很不合适。 他笑着说,“不用了,这点小忙不用客气。” 在秘书处,现在她除了跟王雅芳比较 ,再就是一个叫马建成的,马建成是去年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他和王雅芳都年轻,工作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也不多,平时李主任分给两个人的工作,就是撰写各种公文公函什么的。 这些都是制式的,一开始可能不太会写,写上几回就很 练了,林雨珍无法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这办公室里,论能力,连李主任一起加上,估计张庆涵也是最强的。 林雨珍说,“张组长,不是光请你,还有小马和王雅芳呢。” 张庆涵笑了笑,“那成,去哪儿啊?” 林雨珍说,“王府井那边,灯市口北巷有个 风饭店,那儿 不错的,白切 卤鸭子都做的 好。” 张庆涵说,“那好,我准时过去。” 次 ,林雨珍把所有的公文和总结报告都 上去了,李主任 略看了一遍,没找到什么 病。 他乐呵呵的说,“小林啊,你这不完成的 好,人啊,没有 力是不会进步那么快的。” 话锋一转,又说道,“能力是有,不愧是贾秘书亲自去学校挑的人,只不过你这工作态度可真的不行,得亏碰上了我这样的领导,要是脾气差点的, 代给你的活儿,你敢拿一半就走,你当场就得挨骂,你信不信? 林雨珍心里特别生气,不卑不亢的说,“李主任,您再仔细看看,如果有需要修改的,您通知我,我先走了。” 李主任把她完成的公文和总结报告又仔细研究了一遍,还是没发现什么问题,他手里拿着一只钢笔,一下一下的戳着桌子。 这林雨珍如果不是张市长那边的人,倒真是可以好好培养一下,甚至他都可以手把手的教,因为的确是个好材料,万一以后张庆涵调走了,秘书处也可以不受影响。 真是可惜了。 周末上午,林雨珍先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一趟金鸣胡同,他们买的新院子,一直没腾出来功夫,前一阵本来打算找人整修的,谁知又出了李越勇那档子事儿,让许俊生很是忙活了一阵子。 许俊生和张历城都在,还有一个打扮十分考究的中年人。 这人姓盛,是建筑院的设计师,同时也是北京建筑大学的副教授,参与设计了不少项目。 “盛教授您好。” 盛坤宇说,“小林你好,你们这房子不错,小许刚才已经提出了一些设计要求,我还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盛教授是李梦帮着介绍的,之前已经见过林雨珍了。 林雨珍笑了笑,“盛教授,我的想法其实 多的,水电暖方面,我想改造成 水马桶,而且正房和厢房都要有卫生间,供暖的话,这一片区域还没有热电厂的集体供应,我想,设计一个炉子,房间里都铺上管道,自己烧行不行?” “还有,我想在后院建造一个 光房,现在什么材料可以 足这个条件?” 盛教授早年留过学,说,“你这些要求都很合理,不过,这些工程量可也不小。” 改水改电铺设暖气管道,要在房间里加卫生间,有些墙体也要改动,这四合院虽然不错,但房子的确有些老旧了,维持的也不好,门窗屋顶也都得换了。 不过如果这些全部都做到位了,这房子也 胎换骨,和新的差不多。 许俊生说,“哎呦,如果这四合院不但能用上 水马桶,冬天还能供上暖,还能有 光房,那住着可就舒服多了,比那些新盖的楼房还有档次呢!” 他大姨和大表哥家里,住的都是单位建造的楼房,方便是 方便,就是有点闷,真像大号的鸽子笼。 没有院子,孩子都没处玩儿。 盛教授说,“的确是这样,这么改造大大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不过,小林,你刚才提到的 光房,恐怕不太容易。” 如果一定要建,也不是不能,但没有理想的材料可以选择,建筑质量本身不会有问题,但在美观度上,估计就要差很多了。 很显然,这一对年轻夫 的要求都很高,在林雨珍没来之前,许俊生一直跟他谈论如何修复屋顶的问题。 直接说了要用最好的材料和最好的工匠。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