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梅此时已经开始期待自己能在省城什么地方 盲盒了。 第124章 新产品 随着学校期末考 子的 益临近,红旗煤矿的三产经营部门已经做出了节能灶、便携式燃煤灶等产品。 节能灶自然是针对那些单位,而便携式燃煤灶则是针对那些家里有点余钱又能固定拿到煤炭供应的家庭。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煤矿里那些成家不久或尚未成家的职工们。 便携式燃煤灶虽然没有节能灶那么多功能,而且安全 也略逊一筹。但胜在便宜,青年工人大概花四分之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下来。而且燃煤灶买下来那是可以用很多年的。 林冬梅都没有注意过自己上 的这份图纸,直到办公室里开始安装节能灶之后才让她注意到这件事。 “林老师,因为你是图纸的最初设计者,所以矿里奖励了一个节能灶,你打算安装到哪里?”负责安装节能灶的工人问道。 “我家里有没有?”林冬梅首先想到的还是家里。 “林矿长已经掏钱自费购买了一个。”负责安装的工人自然是清楚哪里有安装,而且他也不觉得林矿长自己掏钱装节能灶有什么不对的。 “既然家里有了的话,那就帮我安装到宿舍吧。”林冬梅估计还要在宿舍住几年,那还是尽量 得舒服一点。 煤矿奖励给林冬梅的是一款小型的节能灶,只能够用来烧水和炒菜。而中型和大型还自带热水和保温功能。 工人点点头,然后他们就跟着林冬梅去到宿舍测量位置了。最后他们将节能灶就安装在两人办公桌的中间,也就是大门进去三分之一的地方。虽然距离两人的 还有点距离,但是节能灶每晚烧的开水就足够提供两人热水洗漱、泡脚及灌 暖水袋了。 因为节能灶都是组件安装,所以很快就装好了。 当林冬梅在那清扫安装留下的垃圾时,工人提醒了一句,“你们的煤票可以申请换成煤球票,换成煤球票后可以多30%左右。最后不仅能省去自己做煤球的时间,而且矿里还会负责送到家的。” “那敢情好。”林冬梅颇为高兴,“我到时会和赵玲商量下要兑换多少煤球。” 送走工人之后,刚刚下课的赵玲已经飞一般地跑进了宿舍。 “哇,这就是你当初设计的那个节能灶啊?”赵玲想伸手去摸一下灶的表面,但是被林冬梅用手拍开了。 “你没注意看烟口么?这下面可是烧着火的,你也不怕烫伤啊?”林冬梅问道。 “我不是 动了点吧。”赵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建议找个木匠做个架子,这样架子上面盖上小棉被。一方面可以裹在小棉被里看书,另一方面还能将一些茶水放在上面保暖。” 不得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赵玲提出的这个应用场景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可是很多家庭的记忆了。 “我觉得没啥问题。”林冬梅也觉得大冬天裹在棉被里边烤火边看书的确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不过我们要计算下我们的煤球消耗量,看看我们要兑换多少煤球票。” 第125章 雪花飘 在下两场沙沙小雪之后,连续 沉了好几天的天空终于在早晨飘起了鹅 雪。而到了中午的时候,鹅 大雪已经让人看不清100米外的景 了。 “教室的供暖还跟得上吧?”素来很少出现在教师办公室的李校长颇为焦虑地问道,“还有打电话给家长们,今天这雪太大了,让他们务必来接孩子放学。” “供暖没问题,得亏前几天将节能灶装上了。”负责 常行政工作的副校长心有余悸地说道。 虽然下雪天没有融雪天冷,但这个冷也是相对的。大人倒是还忍得住,小学生哪里遭得住?现在一个教室里有两个节能灶,教室内的温度勉强能在15c左右。尽管这个温度也算冷了,可至少还是可以接受了。 “中午的时候,我特意吩咐牛叔和牛婶煮了好几锅红糖姜水,这会正让各班的班主任盯着孩子们喝下去。”副校长说道,“至于家长们那边也通知到了,机关那边也体谅这突降大学的天气,允许家里有孩子的工人可以临时请假来接孩子。实在是没办法的,就暂时安排到我们办公室里,然后再等家长来接。” “行。”李校长长舒了一口气,“大家都做得好!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照顾和教育好孩子们,幸亏我们都还算勉强完成了任务。” 李校长吩咐了一些细节之后就回办公室去了,副校长则带着教务处的卢主任和教导处的宋主任开始去各个班巡查了。 “还好宿舍里将灶装上了。”推开宿舍门,赵玲 着手说道,“如果这雪下在前几天,我都怕我会冻病去。” 好不容易到放学,赵玲和林冬梅回到了宿舍。林冬梅一边听赵玲说话,一边将煤球灶的火门扯开。不一会,原本还有些奄奄的煤球就吐出蓝 的火舌,而搁在灶口的开水壶就开始冒水蒸气了。 “冬梅,你还别说,自从你用这法子给咱们房间加 之后,我的脸都舒服了很多。”赵玲有些高兴地说道,“要不然这脸又要皲开了。” “你皮肤本来就干,又不 喝水,再加上这冬天空气干燥,你皮肤不裂还谁的皮肤裂?”林冬梅说道。 “冬梅,你这皮肤可是水 了好多,连冬季都跟苹果一样红红润润的。”赵玲有些羡慕地摸了摸林冬梅的脸,“快说你是咋 的?” “不是跟你说了么?晚上人参霜,白天凡士林,勤快补甘油就行了。”林冬梅回答道。 这套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保 修复套装是林冬梅冬季前去百货公司 盲盒 到的,毕竟百货公司里也只有雅芳。夏天用雅芳有些油腻, 秋刚好,但是冬季就不够用了。好在盲盒贴心,直接让林冬梅 到了这三件套。 “唉,谁让我没有一个开车的好哥哥呢?”赵玲 叹道。 “但你不是有个在省城念书的好哥哥么?”林冬梅提醒道。 “你说我哥?”赵玲直接被气笑了,“他会记得给我买东西?他大概都不知道他妹妹是个女孩子吧?” 林冬梅被赵玲的话噎了一下,原来赵睿是如此直男的家伙? 第126章 火锅面 “我这里有郁美净儿童 霜,你要不要试试?”林冬梅其实还 到了一个好东西。 郁美净儿童 霜在后世被很多女孩奉为救急面霜,就是脸上状态不好的时候,清洁之后就只抹这个。这个 霜成分简单,除了保 和一点修复功能之外,其他成分是一点都没有 加。正因为功能简单,所以也没有增加皮肤负担的成分,因此大家就选择用 霜来救急了。 “你多少钱买的?”赵玲其实是有点心动的。前段时间林冬梅就让她拿一袋,但赵玲一看是沪海市出品就不敢拿了。但现在此时皮肤实在是扛不住了,赵玲决定还是直接向闺 买就是了。 “1元一袋。”林冬梅报了个价格给赵玲,“其实你可以直接拿去用的。” “那不行,亲兄弟都要明算账的。”赵玲从兜里拿了一元钱给林冬梅,然后就拿了一包 霜。“如果我觉得不错,还会找你买的。你自己手上够么?” “够的。”林冬梅点点头道,“这个我是在火车站供销社买的。” 林冬梅倒也没有骗赵玲,她的确买了一包,后来的很多包则是盲盒里开出来的。 “我现在觉得处个火车站的对象也 好的。”赵玲打趣道,“最起码去火车站供销社买东西方便啊!——嘻嘻,咱们今晚吃啥?” “继续煮火锅面吧?”林冬梅提议道。 这个天气冷得林冬梅不想做太复杂的东西,于是她就在一个煮锅里放点高汤再放点火锅底料,然后就是有啥菜就放啥菜,最后下把面条煮着吃。林冬梅美其名曰“火锅面”,没想到大受赵玲好评。 林冬梅想了想, 本原因还是这个时代在调料方面的匮乏。所谓的高汤是浓汤宝做的,而火锅底料也是盲盒提供的。这两样东西放在后世肯定会被老饕们嫌弃,可在这个时候,其味道之复杂和浓郁,那可是一般的食堂都做不出的。 “好啊!”赵玲立刻点头同意了,“对了,我妈还给我带了点红肠过来,我们可以下在火锅面里。” “红肠?冰城红肠?”林冬梅没有料到此时南方还能吃到东北那旮旯里的特产,“你这是从哪里买来的?” “冬梅,你不会不记得我外婆家是东北的吧?我外婆外公可是地道的冰城人,他们每年都会给我家寄一大箱冰城特产过来,我可给你送过不少。”赵玲幽怨地说道。 林冬梅一想,的确有这事。可惜那时前身是恋 脑,赵玲给自己的东北名吃就被转手给了朱仁。 “我不是一时没想起么?”林冬梅尴尬地笑道,“对了,你给我留点,我给周晓送点过去,他以前在冰城念了好几年书。” “没问题。”赵玲立刻就答应了下来,“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勉为其难让他尝尝我外婆的手艺。” 林冬梅和赵玲在说说笑笑间就将火锅面煮好了,然后两人捧着两个大碗坐在火炉边毫无形象地哧溜哧溜地 着面条。 “吃得太痛快了!”赵玲放下碗,然后 慨道,“我全身现在都热乎乎的了。” 第127章 瞎唠叨 看到赵玲这么没心没肺的过 子,林冬梅其实内心是很纠结的。和其他老师安心于矿区不同,林冬梅不仅自己订阅了很多文学文艺杂志,同时也会去校长办公室借阅报纸阅读。 让林冬梅 到惊惧的是,这些报纸上的透 的风气证明那场风波已经不是在酝酿中了,而是正在等待一个时机爆发。 这场风波冲击最大的除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之外,受伤最重的居然是他们文化与教育圈的人。如果说文化圈多多少少会沾染一些东西的话,教育圈那真的是干净到不行。 可偏偏在一些别有用心的 谋家的推动下,教师在这场风波里遭受的损失那是相当可怕的。不仅高等教育如此,连基础教育都是如此。 林冬梅因为早就知道这场风波势必爆发,所以她从重生过来之后就韬光养晦。不仅拒绝参加任何公开活动,同时也不公开发表任何观点。除了少数几篇教育类论文之外,谁都查不到林冬梅有发表过其他什么文章。 而且就算是这些教育论文,林冬梅也不谈自己的教育观点,只是总结自己的教育手段,走纯粹的技术风格。 但赵玲却不同,虽然林冬梅内心认为赵玲的文字灵 有限,但奈何这个姑娘笔耕不辍。虽然去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有点困难,但是在县级刊物发表那么几篇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何况红旗煤矿和红旗煤矿附属子弟学校都有自己的刊物,所以赵玲时不时就发表点散文和诗歌,也得了一个“才女”的名号。可林冬梅知道,等风波越演越烈的时候,这个头衔会给赵玲带来多大的麻烦。 “冬梅,你脸 怎么这么差?”本来还躺在椅子上没正形的赵玲看到林冬梅这般脸 ,立刻吓得站了起来。她可是晓得去年林冬梅大过年地送急诊抢救了几天才醒过来,她担心这是不是落下了病 子。“要不要我送你去医院检查下?” “没事。”林冬梅连忙安 起赵玲,“我只是想起一些事,心里有些不痛快。” “什么事让你不痛快?是不是总校那边的人又起幺蛾子了?”赵玲脸蹭地就气红了。 岗前培训的时候,林冬梅就和那边的人起过矛盾。最后虽然林冬梅无事,但是对方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逃过一劫。结果在对方一些诡辩之下,总校那边的人就对林冬梅有了意见。 再加上林冬梅在分校这边表现得也不错,上任半年就发表了几篇有份量的论文,甚至有篇还上了《华夏教育》这种核心刊物。 不仅学校和矿里重奖了林冬梅,地区教委和省教育厅都特意发来了表扬函。这就让不少人觉得分校老师比总校老师优秀,林冬梅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那些红眼病,我才懒得搭理。”林冬梅自然也晓得总校那边的事情。不过分校和总校只有名义上的联系,分校的人事权和财政权都是独立的,而且分校实际上归属分矿矿部管辖,所以总校那边除了说点酸话也没有办法真的让林冬梅受到损失。 “那你担心什么?”这下赵玲就有些不理解了。 “我给你看点东西。”林冬梅从自己书桌下面的小柜子里 出一份看上去没啥起眼的剪报集。 这年头不少人都喜 做剪报,毕竟现在获取资讯的手段极其有限,如果要记住有用的资料就只能记下来。脑袋子、笔杆子或剪刀子,你总得有一样。而像林冬梅这种有机会接触大量报纸的人就会做剪报归档,以后要查什么也方便。 第128章 点拨下 “这不是你的宝贝剪报集么?”赵玲半开玩笑地说道。 作为林冬梅的闺 和室友,赵玲当然知道林冬梅有做剪报的习惯,只不过林冬梅很少拿她的剪报出来给其他人看。只有林冬梅自己写论文或做教案的时候才会拿出查阅一下,因此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林冬梅的资料库,就更加不好意思要求借来看看了。 “你先看看上面的内容。”林冬梅说道,“有些重要的内容我特意标出来了,特别是那些红笔标注出来的部分。” “神神秘秘的。”赵玲一脸好奇地翻开了剪报集。 这份剪报集基本是搜集自各大主要报纸的报道,也有几份重点杂志的报道。和赵玲的想象不同,这份剪报集更侧重对国家政策的搜集。但是搜集的方向……赵玲看了部分内容之后,脸 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赵玲好歹也是中专毕业,算是这个年代的“准高级知识分子”了。再加上赵玲的父母在煤矿也是管理层,因此赵玲的政治 度其实并不差。 “这!”赵玲现在已经被吓出了冷汗。 因为这种事情在前些年已经发生过,虽然那时赵玲还小,但却已经是记事的时候了。从当时父母惶恐的 谈中,赵玲可是对那个时候的事情记忆犹新。一想到可能再次发生,赵玲的心脏差点都要停跳了。 她很明白,一旦有事情发生了,“ 打出头鸟”这个规律是必定发生的。而从某个程度来说,赵玲发现自己在毕业之后的确有点太高调了。 “我只能说我知道的只有这么多。”林冬梅不可能给赵玲讲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她没办法去解释自己的“先知先觉”。而且从某个角度说,“先知先觉”也是一个重大错误。哪怕赵玲和赵家与自己的关系再好,林冬梅也不可能将自己的 命托付给他们的。“你可以问问你爸爸。” “所以你一直很低调,任何风头都不出?”赵玲问道,“你是不是早就察觉出什么了?” “起初是有那么一点点 觉,然后通过搜集剪报之后就发现事情已经发展到你我这个阶层都难以应对的地步了。”林冬梅回答道,“我也提醒过你,可惜你并没有在意。而且这种事情,我又不能反复提醒。” “是啊,是我自己太笨了。”赵玲情绪低落地说道,“我其实还觉得你活得太小心翼翼了,简直比我爸妈还胆小。我现在才知道,你们这叫谨慎。” “你还是尽早和赵伯伯商量下该如何应对。”林冬梅说道,“对了,能不能请你和林伯伯为我保密。” “你放心,冬梅,我绝对不是那种出卖朋友的人。”赵玲严肃地保证道,“而且你这也算是救了我,我不知恩图报还恩将仇报的话,那我就不是人了!” 林冬梅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了。 周六下班后,赵玲就搭班车回家了,而林冬梅则依旧没有选择回家。她正在准备她的转正材料,这可是她在职场的第一道难关。 第129章 想办法 “你说这是冬梅通过搜集剪报而察觉的?然后她又提醒了你?”在书房里,赵爸爸是一脸震惊地听完了女儿赵玲的话。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