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你也住校么?” “我也住校,我在进门第二间,这个院子里住的都是没结婚的女老师。陆老师,你结婚了么?” “结婚了,我孩子都三岁了。” “真没看出来。” “吃饭都在哪呀?” “有些老师自己做饭,有些老师在食堂吃。” “哦。” 从宿舍出来, 谢了董老师,陆静秋就出了校门。 小姨和二表哥这会儿正和孩子们坐在路面喝汽水呢。 看见她出来,忙问道:“咋样?” “已经办好了,不过我要去照个证件照。” “走,来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照相馆。” 小姨道:“这边咋样?” “里面 大的,还给我分配了宿舍。不过我现在不打算住。” “也是,等以后天冷了,想住再住。啥时候上班?” “下个星期一,一个月二十五,有发饭票够半个月吃,还有教龄补贴,不过我还没教龄,工龄补贴也没有,生活补贴八元,奖励工资和书报费八元,卫生费五元,公 费二元,一共四十八。然后再扣除房租六 五,家具租金三 元,水电费三 ,板刊杂志费十元,最后能有三十七快多。” 小姨道:“倒也正常。不管是哪个单位,都是熬工龄的,老师最熬工龄。” “恩。” 陆静秋去拍了证件照,又去了农贸市场,买了许多这边的特 农产品,给小姨带上,因为小姨星期五要回去了。 晚上和蒋南州说了下入职的事儿。 这才意识到,媳妇去上班,孩子要照顾。 陆静秋早想好了,第二天过去厂里两个幼儿园看了看。 这边不光有育红班,还有托儿所。 托儿所都是几个月,一岁两岁的,家里两夫 上班,没人看孩子,就放到这边,这边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家属在照顾,托儿所里职工最多。 陆静秋看了幼儿园,都是三岁以上的,一个在小学旁边机械一厂一幼,另一个在家属楼旁边,机械二厂二幼。 她和小姨看了两个地方,两个幼儿园都是统一建的,地方很大,和小学差不多,房子一层砖瓦房。 房子一个口不封口,大班两个班,中班两个班,小班两个班。 除了老师办公室,就是班级,两个班级一个宿舍,宿舍都是那种小 ,几个房间连着一个锅炉房。 一个库房堆放的杂物。 小学旁边那一共五个班。 家属楼这边一共六个班,地方都很大。 教室前面有个很大的活动区。 山里么,最不缺的就是地方。 小学旁边那个是小学老教师退下来,担任得园长。 家属楼是家属院一个主任的家属担任的。 里面的老师大多都是家属担任的。 陆静秋看的是老师负不负责任,小姨看的是孩子的饭菜。 陆静秋让小承和杨杨在里面完了一会儿,她在观察老师。 这一天下来,陆静秋看上了小学旁边的一所幼儿园。那边一年级的一个老师,很负责任。 年级有二十七八岁,听园长说她家孩子在上中二班。 陆静秋问了下情况,厂里两个幼儿园都是免费的,包括托儿所。就是为了让厂里的员工能安心的工作。 也不用考虑接送问题,只要在上班的时候顺带着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然后下班的时候就接回来,简直不要太方便! “小承,你喜 这个幼儿园不。” “妈妈,这边的小朋友好多。” “你要不要下明天和他们一起玩。” “好,好。” “那可不许哭哦。”小笑着道:“你杨杨哥哥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哭了一个星期。” 杨杨反驳道:“外婆我没哭。” “好好你没哭,杨杨最乖了。” 虽然不要学费,但孩子的中午午休的被子要家长自己准备的。 陆静秋赶紧翻找了下家里的布料。 好像这次过来,没带什么布料。 于是当天下午三点多,陆静秋直接骑着摩托车,带着小姨,去了县城。 留下二表哥两个人带着孩子在家。 这次没了孩子,两个倒是逛得久。 去了商场,给小承买了个夏天盖的 毯。不能太薄了,因为班里有吊扇。 买了布料和棉花,回来做小褥子。 陆静秋还给小承买了个小书包。 一个暗蓝 的单肩包,顺便还给杨杨买了一个。 两人也迅速,路上半个照片,买东西半个小时,回来半个小时,到家也才六点多点。 她们回家后,发现蒋南州带着二表哥和孩子去食堂了。 回来的时候,还给她们带了饭,陆静秋巴拉了一口,就开始给小承做被子。 两个孩子看着新书包,乐开了花。 这次幸亏小姨在,要不然她带着一个孩子,够忙碌的。 有小姨在,一个小褥子一两个小时就做好了。 陆静秋还给 了个小被罩,方便拆洗。 晚上看着一下午 好的被子,陆静秋自己先担忧了起来:“也不知道小承会不会哭。” 蒋南州道:“小孩子刚到一个环境不适应很正常,他要是哭咱们就把他接回来哄哄。” 小姨道:“小孩子都有这一关,明天一早我和你哥先不走,一起送小承去上学。” 一旁的小承道:“我不哭,二萍婶婶说,妈妈要上班,我在家累了,妈妈就给我买好吃的。我想要和他们一起玩,我能抱着花花一起去玩嘛。” “不可以。” “为什么?” “花花害怕陌生人。”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都整装待发的,就连蒋南州没提前走,一家人几口子人,送小家伙去上学。 陆静秋用一个布条捆着小被子,提着去了一厂幼儿园。 路程不算远,十分钟。 到了园里先和园长大了照顾,园长带着他们去了小一班,就是陆静秋看这不错的那个老师,姓胡。 蒋世承小朋友倒是不认生,胡老师带着他们去把被子放好后,人家拉着老师的手,直接跟他们拜拜了。 陆静秋是有些不舍得,出了大门,在旁边看了有十几分钟,也没听到孩子的哭声。 小姨道:“这孩子比杨杨省事。” 一旁的杨杨不愿意了:“外婆,我上幼儿园没哭。” “好好,我们杨杨也很乖。走吧,咱们也该回家了。” 因为要送小姨,蒋南州没去上班,在家收拾好东西后,陆静秋给小姨灌了一壶热水,煮了十个 蛋。 还有在供销社买的江米条,糖果, 蛋糕。就怕杨杨半路饿了。 蒋南州不知从哪里给小姨 了许多这边的特产。 各种菇子,还有木耳松子。 没种都 了半袋子。 小姨道:“这是哪来的?” “小卖部,杨姐 的,她秋天的时候,收了很多。” “这东西好。行,我带着,秋儿,我走了。以后想我了,给家里打电话。” “恩,好。二表哥,小姨,你们路上慢点儿,到家别忘给我们打个电话报平安。” “好。” 说是这样说,但陆静秋还是担心。 好在现在车上没东西,晚上能住招待所。 二表哥不让他们往前送,送到县城他们还得回来,就让他们送到厂子外面。 陆静秋看着小姨那远去的影子,这一刻才意识到,他们一家又到了一个新地方。 蒋南州叫人已经走远,拉着她的手道:“走吧。咱们回家。” 陆静秋道:“我想去看看小承。” “晚会儿。”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