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典史客气的站起来,对着苏泽行礼道: “多谢长宁卫和苏相公出手,剿灭了黑山贼,给我那田庄上下一十三口人命报了仇!”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孙典史的来意,原来是上门表示 谢的。 长宁卫剿灭黑山贼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身为县衙典史肯定消息灵通,这也算是间接给孙典史报了仇,上门致谢自然是应该的。 长宁卫坦然手下礼物,孙典史继续说道: “如今东南都不太平,我那庄子这几年糟了两回劫了。” 说完, 明的孙典史看了看苏泽的脸 ,他已经从林显扬那边知道了,如今的长宁卫苏泽能做大半的主,救援背山村的命令就是苏泽下的。 看到苏泽没有表情,孙典史继续说道:“不过有长宁卫保一方平安,今后我是放心了。” 看到苏泽还是没有表情,孙典史说道: “老夫这次来,不仅仅是为了自家的庄子,这次被那黑山贼祸害的另外两个庄子的主人,都拜托老夫来长宁卫,希望林百户能照拂一下。”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孙典史的来意,原来是 保护费的。 果然孙典史又掏出一个锦袋,打开是两枚二十两的束 银。 孙典史双手奉上道: “这是我们襄助长宁卫练兵的捐银,以后可以每年为定例,但凡仰仗卫所大军出动的,自然还有助捐!” 苏泽明白了孙典史的意思,他们附近的三个田庄,一年给长宁卫缴四十两银子的保护费,如果真的出动卫所军队,他们还会加钱。 苏泽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长宁卫竟然也有接受捐银的时候,还是有人上门来捐的。 不过这笔买卖也很划算,四十两银子一年的保护费,真的动手还有另外加钱。 苏泽想了想说道:“我长宁卫只管剿匪和抗倭,你们三座田庄的其他争端我们不管。” “那是自然!” 苏泽想了想又说道:“我前几 和背山村陈氏族长也谈了,农闲的时候,陈氏派十名青壮来我们长宁卫 练,你们三个庄子也可以派人来, 一个联防队来。” “也不求联防队能杀敌,只要 常巡逻,免得黑山贼下山都没消息。” 孙典史立刻说道:“还是先生想的周全!他们两个庄子孙某不敢保证,我们孙家田庄必定出人!” 不愧是礼房典史,这孙典史说话就是让人听着舒服。 不过这家伙能在县衙和徐士盛斗法,还隐约占据上风,也是老狐狸了。 现在这家伙和长宁卫的利益是一致的,鹿大王要登陆,联合周围的力量,也是苏泽的抗倭方案。 谈妥了主要的事情,接下来自然是宾主尽 。 孙典史又听说陈默群和何良俊前几 才来了长宁卫,更是对苏泽态度恭顺,当场也表示要捐一些纸张 笔过来。 送走了孙典史,苏泽又拉着林显扬询问他去县衙报道后的事情。 林显扬补了县衙的书吏,他是军卫出身,白知县将他安排到了兵房。 南平县兵房比较尴尬,除了林显扬之外只有两名书吏和四名帮书。 原因也很简单,南平县没什么兵马可以管的。 延平卫的事情是省城的都司衙门和知府衙门管,长宁卫这样的海卫是福建海道衙门和被倭把总司衙门管。 南平县能管的兵马,除了李虎的那些民壮,也就是只有传递军情的兵马驿站,剩下的就是看守城门的城旦。 不过兵房权轻,有权有势的也不想要分到兵房,两个老书吏也都是简单的 子人,这就和当今衙门边缘部门都是混 子的是一个道理。 兵房好啊,南平县的城防图和关隘图都在兵房存着, 后造反的时候有林显扬在兵房做内应,可以很容易打下南平县城。 刚刚和林显扬谈了几句话,又有正卒过来传话,说是林默珺有事情喊自己去百户所。 苏泽无奈的对林显扬说道: “我先去见见百户。” “阿泽兄弟贵人事忙,我去见过爹爹和侄儿就回县城了。” 林默珺喊自己去百户所是什么事?难道海上又不太平了? 第123章 林默珺的请求 今天百户所中的林默珺没有穿军服,而是穿着一套宽松的常服。 将头发用发簪扎起来,林默珺虽然还蒙着面,但是看起来比平 少了几分英气。 对于林百户是女儿身承袭百户这件事,苏泽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如今朝廷东南倭寇严重,很多卫所的百户千户缺编都得不到补充,上一任林百户战死后,福州府的都司衙门和海道衙门其实也亏心,眼看着袍泽救援福州府却被倭寇屠戮, 城的指挥使千户都不敢出城救援。 所以林家上报让林默珺暂代百户的申请,都司衙门都没派人核验就直接送 兵部备案了。 林默珺的想法也很简单,等两年后林良珺成年之后,伪造战死失踪,就可以将百户的职位让给弟弟。 对于长宁卫的那些知情人来说,只林默珺姐弟继续做卫所百户,保证林家继续承袭百户,那长宁卫就能人心安定。 若是真的从远宗来个不做人的,长宁卫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苏泽进了百户所,林默珺将一封信和一本书递给苏泽。 “这是我世伯寄来的兵书和信,有件事想要和苏先生商议。” 兵书? 苏泽正准备将“兵法”技能肝到五级,这就有人瞌睡送枕头? 兵书可是很难找的,大明朝对于兵书的态度也是时 时松。 国朝初期,自然是对兵书管制很严格的,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兵书的管理也没有那么严格了。 不过市面的上的兵书还是很少,原因也是很简单,谁没事做买兵书看啊! 大明朝有武举人,但是能去参加考武举人的,都是勋贵军卫之后,至少也是个千户子弟。 这些人都有家传的兵书,而普通读书人没事买兵书干嘛? 这玩意儿印了也不赚钱,建 的盗版书商都不 印。 不过到了明末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明末时局动 ,读书人也喜 买点兵书,这样才可以键政国家问题。 不少 本没有带过兵的读书人也开始写兵书,用自己臆想的进策来邀买名声。 在这样卷的风气下,崇祯初年三十年平辽的口号 缩成了三年平辽,各种“平辽策”、“安定策”堆 了皇帝的案头。 嘉靖到万历年间也有读书人开始自己写兵书,不过这个时候的兵书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一看书名,乖乖,《续武经总要》。 苏泽一下子来了兴趣! 《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在整个宋朝都是指导宋代官军的重要军事书籍。 这个《续武经总要》可不是书铺中那种《多能鄙事新篇》这种盗版书商的花活儿,而是一本正经八百的兵书! 这本书是明代著名将领俞大猷和他恩师赵本学合著的正经兵法书! 苏泽看向林默珺问道:“百户的世伯姓俞?” 林默珺疑惑的看着苏泽问道:“你认识俞世伯?” 苏泽真心的说道:“久仰大名!” 林默珺有些疑惑,自己这位俞世伯确实在福建很有名,但也只是在卫所系统内有名,苏泽这个读书人也知道? 林默珺说道:“俞世伯和我父亲是老友了,不过他中了武举后就调出了福建,也是今年才知道父亲战死的消息。” 苏泽打开信,这是俞大猷写给林家的家书,不过是写给林良珺的。 俞大猷这两年都在浙江抗倭,今年初才知道林百户战死的消息。 他并不知道林默珺承袭百户的事情,所以这封信是写给故人之子,也就是林良珺的。 信件的内容自然是勉励林良珺好好习武读书, 后继承父亲的军职为国效力云云的。 为了勉励林良珺这个世侄,俞大猷还将自己正在编写的兵书寄给了林良珺,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除此之外,俞大猷还说了浙江抗倭的时局。 写信的时候是五月,倭寇攻占了普陀,甚至兵犯浙江最膏腴的杭州地区,这下子朝廷实在是坐不住了。 就算是把持朝政的严 ,也受到了嘉靖皇帝的巨大 力,不得启用军事经验丰富的福州人张经担任七省经略,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两广七省军队,抗击倭寇。 张经曾经平定过广西、广东、琼州(海南)等地的叛 ,虽然是文臣但是统兵经验非常丰富。 这位老臣以六十三岁的高龄去任浙江,刚刚到任就摆出了励 图治的态度,授权给手底下俞大猷等大将,又拨给钱粮士兵,让他们专心抗倭。 俞大猷的信中充 了对未来的希望,这位张经略是真的懂军事! 如今七省一盘棋,又有朝廷的钱粮支持,俞大猷甚至在信中认为,这一两年就能平定倭 ! 苏泽叹息一声,只能说现在的俞大猷还是太幼稚了,他懂军事却不懂政治。 这位张经是抗倭名臣,也确实懂军事,也深受手下将领 戴。 可是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这位在东南平倭立下大功的张经,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十六 ,被嘉靖帝下诏逮捕。同年十月二十九 ,与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斩于西市。 只不过如今士气![](//www.xtjidian.com/ig/man.png) 的俞大猷,刚刚到任浙江主持平倭事务的张经,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而在这个时间上,浙江对倭战争确实出现了反攻的曙光。 林默珺迟疑了一会儿,对苏泽说道:“苏先生,俞世伯在浙江抗倭,事关浙江和九省百姓安宁,我想要将鸳鸯阵和鸟铳手 练的方法写信教给给他,您看如何?” 原来是这件事。 苏泽恍然大悟,也怪不得林默珺将自己喊来,还给自己看她的家信,原来是为了想自己讨要鸳鸯阵和鸟铳队的训练手册。 之前苏泽说了他的兵法是来自于《武穆遗书》,虽然林默珺也不知道武穆遗书为什么有鸟铳的训练手册,但是这些都是苏泽“家传”的兵法,如果不经过苏泽的同意,她也是不好随意告诉别人的。 林默珺想要帮助俞大猷抗倭,所以想要将鸳鸯阵和鸟铳队训练手册教给他,首先就要得到苏泽的同意。 苏泽想了想说道:“朝廷在浙江没有鸟铳,而倭人多鸟铳,鸟铳训练的方法不宜外 。” 林默珺想了想,神情低落的赞同了苏泽的说法。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