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愣,继而大笑。 她盯着他人的小括弧,很认真很文艺地问:“到时候你做我的荷西吗?” 他用小括弧笼罩着她,很认真很不文艺地答:“到时候我做你的河东。” 那会儿她真觉得生活就是花好月圆的,剖腹产她都过来了,坐月子也不会难到哪儿去,无非就是每天在家孩子、换个片儿、多吃多睡、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等致远下班回来了,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 其实全然不是这么回事儿。 母亲的受难 都说孩子的出生是,等把双儿从医院领回家后,晓芙才知道,她的“受难”刚打了个头。 光喂一项就给她折腾个半死。最开始她还能一左一右地兜揽着俩小人一起喂,后来俩人渐渐胖大起来,饿点也不一样,就得分开喂了。喂完了还得给他们拍嗝,拍完了再喂下一个。好不容易喂完了拍完了,她还没来得及甩两下酸麻的胳膊,没准儿又得换布了…… 白天好歹有早入晚去的晓芙妈给她搭把手;夜里就遭罪了,她每隔两三小时就得起来给孩子喂。 于是她先是没工夫睡觉,然后就是有工夫也睡不着觉,还养成了不定时打盹的习惯,好几次她搂着孩子喂着喂着就盹过去了。 有一回正好让她妈撞见,二话没说就一巴掌抡了过去。 她一下惊醒,腹委屈一拥而上,不由气急败坏地问:“嘛呀你?我困了你还不准我睡会儿?” 晓芙妈俩眼瞪得跟桂圆似的:“这是你睡觉的时候吗?你这前头跟发酵面似的,比他俩小脑壳还大,要窒息怎么办?” 晓芙自觉理亏,嘴上还是辩了一句:“那你好好说不就行了?打我干什么?” “就是要打你,让你好好长长记!”晓芙妈背叙事诗似的念叨开了,“哎哟,可怜我这俩宝贝,摊上这么个糊涂妈,在她肚子里还没呆足月就出来了,让人关进小箱子里一关好几天,连初也没喝上……” 晓芙只觉得脑子里嗡嗡作响,便回一句:“你能不能让人消停会儿?!” 晓芙妈跟锅里爆炒的蚕豆似的:“嘿!我这当妈的没跟着你享福,给你带孩子当老妈子还出错儿来了?说你两句怎么了?我不能说啊?我昨儿抱孩子抱得胳膊疼了一宿,一大清早我又跑来了,你听见我跟你和小马抱怨过一个字儿吗?没良心的,跟你爸一式一样!合着我前世欠你们的!……” 她就躲进主卧暗自垂泪,她心里头比谁都明白,她妈嘴上说得再难听,也还是扒心扒肝儿地给她料理着一切,何况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勺子碰锅沿儿也是在所难免,母女间没有隔夜仇的。可她心里就是有那么股莫名的委屈……她无意中瞥见穿衣镜中自己臃肿的脸和身子,不由晃了晃神,又起衣襟顾影自怜了下肚子上、大腿上一道道水波似的纹路……那一瞬间她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她妈忽然闯了进来,她忙不迭地放下衣襟。她妈先是一愣,然后马上说:“张晓芙,我告你啊, 你要学那谁谁减肥,把水减没了,你看我怎么收拾你!”然后把一大碗刚炖好的,连盐都没怎么放的猪蹄膀往她面前一搁,言简意赅地命令道:“吃!” 常常是,她看着油腻腻的猪蹄膀,心里也油腻腻地难受。可是一想到那两张嗷嗷待哺的小嘴,她就义无反顾地啃起来…… 母女俩碟大碗小地磕碰了一天,都倦了乏了,致远才终于披星戴月地回来了。这在以前就是常有的事儿,结婚快一年了,晓芙从来都不会为他晚归埋怨什么,还很贤良母地替他接公文包,端茶倒水什么的,时不时还撒娇作痴地在他肩膀上又又捏的。 现在不同了,她早没那份闲情逸致了,对他所有的优待统统一去不复返不说,他刚坐下来“咕嘟”喝了口水,她还不高兴地质问一句:“怎么又这么晚?你能不能有一天早点儿回来给我搭把手儿啊?!” 尽管听出她口气不善,他也还是耐心地回一句:“这不也是工作没办法吗?辛苦你了啊!” 她白了他一眼,倒也没再说什么。 可是第二天凌晨五点,她刚给俩孩子轮着喂完了,欣赏完了外头的天从漆黑抹乌到蒙蒙亮的过程,刚重新躺下,努力入睡,他已经窸窸窣窣地起准备出门跑步了。 别看他一副人高马大的样儿,动作比猫极轻,可她这时候已经开始失眠了,一星半点的响动都能让她苦心营造出的一点儿睡意跑得光光的,她极不情愿地睁开了眼,他正站在边神抖擞地把运动衣拉链拉上,她心里的火儿“噌”地蹿了上来—— “呼啦”一下,她坐了起来。 “这刚躺下,怎么又起了?”他理理她凌的头发,颇为关怀地说了句,“等他们再大点儿就好了,你就不用这么喂了,你看你最近眼圈儿一直乌青的。” “啪”地一声,她打掉他的手:“敢情等他们再大点儿,也还是我一个人带?您这多潇洒,以前天天三千米,现在也还是天天三千米,一点都不带耽搁的是吧?就照我现在这样半宿半宿地折腾,眼圈乌青的算什么,以后黑的子还有呢。” 他让她吼得一蒙,不由一皱眉:“我说一大清早的,你这是哪片云彩又下雨呢?一会儿惊着孩子!” “你还怕惊着孩子?我羊水破了,抓不着你人;剖腹产刀口那么疼,抓不着你人;俩孩子大白天地在家里哭翻天了,还是抓不着你人!你说你忙,我不信你平里往家里打个电话问两句的功夫都没有!像个做父亲的样子吗你?凭什么孩子都得我一人带?”她的眼泪也很助阵地下来了。 他刚要回敬她一句什么,上的老大忽然哇哇大哭起来,不知道是不是让爹妈吵醒的。 晓芙狠狠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致远只好抱起老大,在房里兜兜转转,老大很给爸爸面子,马上平静了下来了,然后就瞪着两只无辜的大眼睛瞅着爸爸,嘴里也啰哩啰嗦地要表达点儿什么。 致远搂着像只小壁虎一样乖巧地趴在自个儿口的小闺女,心里的一大团乌云逐渐飘散开去,然后便在边坐下,无奈地叹了口气:“从今儿起,我不跑了。”他说这话的时候,并没看晓芙一眼。 晓芙一下怔在了那儿,她想说一句:“我不是不让你跑——”但嘴张了几次,喉咙里却出不来声儿,就像小时候爬山,往上爬的时候比谁都带劲儿,等终于到了山顶,想下山了,却不知道从何处下脚。 打那天起,他确实没再去晨跑,下了班也尽量早点着家,吃完晚饭还是雷打不动地看俩小时书,只是不再往书房里钻,而是捧着书坐在孩子身边看。 但晓芙心下始终觉得不对味儿。 仔细琢磨琢磨,她就发现,他还是不往家里打电话。 她还发现,俩人之间掏心窝子的话越来越少,真要说点什么,十有八九也都离不开孩子。 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她试图活跃气氛:“我妈今天说了,孩子真是一天天大了,就这么两个月的功夫,她肱二头肌都抱出来了。”她自己先咯咯笑起来。 他没笑,半天才说:“确实辛苦她了。你还有一个多月就回去上班了,咱们请个人吧?” 她不笑了:“没那个必要吧?我妈头一个就不同意,我们家原来一个老邻居,儿媳妇坐月子的时候请了个保姆,给孩子喂个都喂不好,愣把孩子呛成个肺炎,那么小就在医院打点滴。” 他没接下文,好像点了下头。 她心里忽然有些发堵,很想解释一句:“其实我妈她不是在抱怨——”但致远已经转身看孩子去了,她想说的话也只好打哪儿来的再回哪儿去了。 还有一天半夜,她刚完俩孩子,蹑手蹑脚地躺回上不到五分钟,不知是老大还是老二又哭了。 她无奈地叹了口气,正要起来,黑暗里他的一只大手按住了她:“我去,你睡会儿。” 他拧开了他那边的头灯,调到最暗,然后就哄孩子去了。 那一瞬间,她心里动得发烫。 等他再回到上的时候,她从后面抱住了他,把脸贴在他的后脖颈上,想说一句:“致远,明早你还是跑步去吧。” 他却忽然轻轻摩挲了两下她环在他身上的手:“我累了,明天上午还有手术呢。” 她的手一下僵住了,然后轻轻地从他身上走。 那天,她又差不多一夜无眠,好不容易盹一会儿,做的全是些沥沥啦啦的破碎的梦。 有很长一段时间,子就那么不死不活地往前奔着。 有时候她绝望地想:这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还有时候她麻木地想:管它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就这么着吧! 大地方来的女人 “上马石”街的历史和它座落的这座江淮小城一样悠久。 此街原是道光年间一个知府大人给老母亲盖的私宅,据说当年的规模不比什么这个宅门那个大院逊。星移斗转到了解放,私宅的前后门都让卸了,通成一条街,入住了普通老百姓,人们以门前那两块汉白玉的上马石命名了这条街,尽管两块上马石在破四旧的时候让五马分尸了,街名还是得以保留了下来。 住在街东面的李家嫂嫂夫俩在自家前门开了爿店,上午卖些油条蒸饭水饺,下午卖些炒面皮麻辣烫之类。她家的明星产品是“猪锅贴”,一样的价格,别家锅贴包的是都没去净的皮,她家的却是最新鲜的。 晓芙头一回来站队买锅贴的时候,李家嫂嫂就看出她是“大地方来的”,虽没有这“鱼米之乡”育出的小城姑娘的细皮,但就能叫你的眼睛能跃过那些细皮们一眼锁住她。回回她来,李家嫂嫂总和她热乎一两句:“不是我们本地人呐!”晓芙就笑一笑:“啊,不是。”“在这儿工作?”“对。”“你家那对小双子和我家李晓明(李家嫂嫂的孙子)是一个幼儿园一个班的。”“哟,那敢情好!”…… 李家嫂嫂是个知趣的人,看她一个外乡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想必有什么难言之隐,也不深入探究。 有天下午,晓芙调休,中午就回家了。路过李家嫂嫂的铺子,听见里面晓明在李家阿伯怀里哭闹得厉害,就站下来问了一句:“晓明怎么哭了?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 “哎哟,别提了,扁桃体又发炎了,不想去医院,怕打针。”李家嫂嫂一脸的忧心忡忡,“不然我们晓明很乖的。” “动不动就打针吃药孩子确实吃不消,长期下去,抵抗力也不行。”晓芙一脸的同身受,比平时多了好些话,“我们老二小时候也是三天两头的扁桃体发炎。你就拿冰糖给他炖梨子水喝,一天两碗,喝个两三天看看能不能好点儿。” “哦?”李家嫂嫂脸的希望和疑问。 “我家冰箱里还有一锅,我早上炖好的。我一会儿给你端过来,你热一热,给孩子喝。”晓芙说着马上回家,顶着正午的大太就把小锅里的冰糖梨子水给端了过来,还如此这般地教与李家嫂嫂如何掌握火候。 大概是不用上医院打针,晓明喝完之后,马上说“喉咙不像刚才那么疼了”,也不哭闹了,大人们都会心地笑了。 第二天早上,晓芙去买锅贴的时候,李家嫂嫂夫俩无论如何不肯收钱。 自此,晓芙就和李家嫂嫂络了起来,一条街上只有李家嫂嫂直呼她“晓芙”。每天下午店里生意清淡的时候,也是李家阿伯每天上小区幼儿园接孙子的时候,便也顺带把双儿接回来在店里杂耍,直到晓芙下班来接。晓芙按月给他们些钱,偶尔还送点小东小西,刚开始李家两口子不好意思要:“我们带一个孩子是带,三个孩子也是带,再说街里街坊的。”晓芙却坚持要给:“亲兄弟还明算账,而且我这俩混世魔王有多淘气,我知道的。” 接了孩子,回到街后身的小家——据说那是知府大人未出阁的妹妹的“小姐楼”的所在地,青砖小瓦马头墙还在,只是早已斑驳陆离,且爬了青苔。内部陈设也不再是当年的模样,里头让铺上了木地板,装上了现代电器,还在屋子旁边让搭了间不伦不类的小厨房。 她做晚饭前,怕双儿在狭小的厨房里颠进跑出地调皮,就码了小桌小凳在厨房门口那棵老芭蕉树下,让双儿趴那儿做算术题,做得最快最好的那个,晚上可以在ipad上看一集动画片或玩半小时益智小游戏。 过了一会儿,她从厨房出来检查的时候,撞见小姐弟俩正心不在焉地坐那儿抠着橡皮,愁眉苦脸地听着街上孩子们疯耍的笑声。她一下想起小时候放学后让她爸关家里做奥数题,结果非但没给她做成华罗庚,还差点给她出躁狂型忧郁症。心一软,她就上前去和俩人说:“想不想出去玩会儿啊?” “想——!”小姐弟俩马上来了神,异口同声地拖长了音答。 “那就去吧。”她嘱咐,“但不许跑远,听见没?” “嗯。”俩人跟让松了颈圈的小叭儿狗似的,一溜烟跑得没了影儿。 饭做好了,她再像各家的妈一样沿街寻找在某一处跳皮筋玩溜溜球的孩儿回家吃饭。 孩子接受能力强,很快便把小城的方言说得跟俩小坐地户似的。尽管这样,邻居们还是时不时地喜用拿腔作调的普通话逗他们:“你们像妈妈还是像爸爸?”“我们怎么从来看不见你爸爸?”“想不想爸爸?”“爸爸怎么不带你们一起去非洲啊?”…… 孩子的嘴里常常能挖到第一手资料:“我妈妈皮肤白,爸爸皮肤黑,所以我像我妈妈。”“我爸爸工作很忙。”“有时候想。”…… 问多了问急了,双儿也会不耐烦:“哎呀,你的问题怎么这么多?”“你去问我妈妈吧。”然后俩人就跑开了。 邻居们不以为忤,还笑。 在老井边淘米洗菜捶打衣衫的妇女们彼此会咬咬耳朵:“哪样的男的会让这么年轻的老婆带两个小伢子在外住?”“哦唷,搞不好是哪个大老虎的外室。现在打老虎打得这么厉害,八成是来不及跑路了,躲我们这儿避风头的!”“大老虎的外室还能跑到我们这小地方来?!我看就是让谁给踹了的三儿!”…… “妈妈,爸爸到底在非洲的哪个国家呀?”双儿有一天吃完饭的时候问。 显然是他们告诉别人“爸爸在非洲”后,别人给他们提的问题。 “纳米比亚。”晓芙信口胡诌。 “纳米比亚在非洲的哪儿啊?”孩子们都在“十万个为什么”的年纪。 “海边。”地理一塌糊涂的晓芙言简意赅地答完,赶紧声东击西地拿指甲尖儿努力剐下饭桌后头的接线板上的“喜羊羊”贴画,“妈妈平时怎么说的?不许碰座啊电啊什么的,多危险呐!谁干的这是?” “是马仲贴的!”姐姐指着弟弟说。 理亏的弟弟划拉了两口碗里的饭,也跟妈妈一样声东击西起来:“妈妈,你早上给我们出的《红楼梦》人物关系连线题,马颖初她尽偷看我的!” “我没有,我是检查一下你是不是做得比我慢!”姐姐怒视着弟弟。 对于这样的意外收获,晓芙早就习以为常,处变不惊:“妈妈平时怎么教育你们的?好小朋友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一人做事一人当,你俩倒好,本是同生,相煎特别急——” 窗外闪过刘家阿妈的身影,晓芙小声补上一句:“下不为例,再让我逮着,谁贴的我关谁的闭!”然后便及时地住了口,她从不当外人的面训孩子。 刘家阿妈是当年让下放到小城的上海知青,知青大返城的时候,已在小城结婚生子的刘家阿妈为了自己的小家心不甘情不愿地留了下来。年初晓芙领着双儿刚搬来那会儿,她是方圆百里头一个和他们打招呼的邻居,当时她正蹲在老井边淘米,着两只手就起身走了过来,问前问后的,还直夸双儿粉白得像“年画上下来的”。 她的口音是吴侬软语为主、小城方言为辅的混合体,于是初来乍到的双儿就一脸费解地瞅着她那一开一合的嘴,然后由姐姐带头,心郁闷地问妈妈:“妈妈,她到底在说什么呀?”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