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讷尔杜出列抱拳:“只待伯父大人下令,我们就冲进去,将小皇帝擒下。” 鳌拜冷峻的目光扫过众人,威严无比:“放肆,皇上是天皇贵胄,岂是你们这等人可以冒犯的。你们在外面守着,老夫带人进去,亲自将皇上请出来。” 穆里玛拧眉不解:“兄长何须如此费事?反正今事起,我等已然不再是忠臣了。” 鳌拜瞪着穆里玛,闷哼了一声,颇为不屑:“话,今事后,我鳌拜更是忠得不能再忠的忠臣了。就是因为忠心,才会行这废庸立贤之壮举。故,老夫要的,是顺理成章,不是血洗闱,知道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穆里玛摇了摇头,其余人等更是不解。 鳌拜闷哼一声:“那就睁大眼睛好好看,好好学。” 说着,鳌拜便要催马进。 侄子讷尔杜上前阻拦:“伯父,还是多带些兵马进吧。” 鳌拜摆了摆手:“不必了,老夫只带近身卫戍入即可,你们在此静候佳音,没有老夫指令,谁都不许胡来。” 穆里玛、讷尔杜:“喳。” 鳌拜率队策马到午门外,翻身下马朝紧闭的门大喊:“老夫是鳌拜,快把门打开!!” 门吱呀地打开。 鳌拜昂首迈步进门,他的卫队将皇城侍卫冲到一边,巨大的午门在他身后隆隆地敞开,鳌拜留下数名卫兵守门,自己率队昂首而去。 乾清殿前广场,院墙上、殿顶上,身着统一服饰的蒙古骑兵们悄悄隐藏好身形。 鳌拜快步走过殿前广场,伸手捉住一名正要跑开的小太监:“皇上在哪里?” 小太监看着如似虎的卫队,哆嗦着指向一边的大殿。鳌拜丢开小太监,朝大殿走去。 乾清内,康熙目光如炬,紧盯着殿门。突然间,殿门被推开,鳌拜高大魁梧的身影背着光走了进来,刚进入大殿,身后的殿门便关上了,整个大殿又重新陷入昏暗之中。 康熙面一沉,定定地看向来人:“鳌拜,你终于还是来了。” 鳌拜右手按着下的宝刀,轻蔑地看着康熙,边说边走:“明人不说暗话,老夫今前来,是要请皇上退位。” 康熙淡淡一笑:“普天之下,能把谋反说得如此轻巧,鳌公也算亘古第一人了!只是可惜,这天下的事并非鳌公一人独断。” 鳌拜突然站住,嚯的一下将宝刀拔出寸许。 鳌拜:“?到底是谁在谁?若非皇上先以莫须有的罪名囚了昭妃,又派人在老夫和遏必隆府外布防,老夫何以行此下策?皇上幼年即位,不尊老臣,不守祖制,不思进取,于国无半分之功,于族无毫厘之益,于民更没有点滴恩惠,如今更是忠不分,为后妇人左右,如此种种,实非明君所为。鳌拜身为先帝托孤之辅政大臣,今,受百官所托,万民所倚,便废了你这个昏君。” 鳌拜一口气说完这长长的说辞,之后长出了口气,便高傲地看着康熙。 不料,康熙面清冷:“不要提昭妃,更不要说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儿没有百官,没有天下人,只有你和朕两个人,说点人话。从前朕如何待你,是顺从、恩宠还是提防、限制,都只能影响你谋反的时间早晚,却改变不了你想要夺位的子野心。鳌拜,是男人,就不要拉女人来挡箭,什么昭妃,甚至是你的女儿、女婿,统统都不作数,其实,你想要的,不过是为了足你自己心里那个永远也填不的巨窟!!” 鳌拜面变了又变,有些被人揭穿得恼羞成怒,将宝刀腾的一下出:“废话少说,我劝你还是乖乖退位,省得自己没脸。” 康熙站起身,一脸沉静:“鳌公不必担心朕的颜面,还是顾着自己吧。” 谈话间,康熙潇洒地拿起龙案上的铳对准鳌拜:“这就是鳌公眼中的奇技巧,鳌公猜猜,是你的刀快,还是它快?” 鳌拜轻蔑地看看康熙手上的铳,将宝刀举起,大步向前走去,康熙看着鳌拜微微一笑,笑中有欣赏意味,突然一拧眉,扣动扳机,子弹从铳里高速飞出,滑出一道笔直漂亮的痕迹,直接打中鳌拜面前的地上,几乎击中鳌拜的靴子。 鳌拜吓得一跳脚,随即又怒又愤地看向康熙:“行啊,你跟老子玩这个?没错,这玩意儿是厉害,可老子当年跟着太祖太宗征战沙场为大清开疆扩土,靠的是横刀立马,浴血杀敌,那时候这玩意儿在哪儿?它怎么没派上用场?哼,老子当年帮你的祖宗打江山,现在你倒用这个破玩意儿来打老子,有本事你再打啊!” 康熙将铳放下,静静地注视着鳌拜:“你若行规蹈矩,这再快,再厉害,也伤不了你分毫。可若你自己糊涂,一再找死,朕岂能容你?” 鳌拜怒目圆睁凝视着康熙,康熙神从容淡定,一双星眸回视着鳌拜,眼中似有刀光剑影,两人就这样对视着,也对峙着,整个乾清大殿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 鳌拜突然冷冷地笑了,笑过之后直视康熙:“皇上真是小孩子心,太过天真,你以为杀了老夫,就能稳坐金銮殿吗?” 康熙盯着鳌拜眉头收紧。 鳌拜:“老夫并非臣贼子,也绝无改朝换代为自家谋私之心。相反,正是因为老夫对大清忠心耿耿,才要替大清换上一位明君。” 康熙一双鹰目中闪着摄人的光,死死盯着鳌拜:“人人都说,四辅臣中,索尼忠、苏克萨哈,遏必隆滑,鳌拜直,今朕才看清,最猾之人,其实是你。你如今兵围,朕退位,还能说成是一片忠心,当真是人才啊。” 鳌拜威胁中带着轻蔑:“皇上不必多说,老夫也没心情跟皇上斗嘴。皇上,老夫本可以不来这趟,只待一声令下,三千甲士入,你不用说一个字,便已是阶下之囚了。那时,我照样可以拿到你的退位诏书,或者,也可以让你暴毙。但是,老夫明人不做暗事,终究要来亲自送一送你,毕竟,你是主子。”鳌拜特意将主子两个字咬得极重。 康熙听了觉得十分刺耳,眉头皱了又皱,突然不屑一顾地笑了:“既然鳌公准备得如此妥当,那朕也将朕准备好的东西给鳌公看看吧。” 鳌拜一脸意外。 康熙起身,一手拿起龙案上的玉玺,一手拿起一本诏书沉稳而坚定地向鳌拜走了过去。鳌拜看着康熙一步步从龙椅上走下,一步步地走向自己,不由得有点心虚,身子微微向后挪了一步,握紧手中的宝刀上,做出随时抵抗的样子。 康熙看着鳌拜一系列紧张的动作,微微一笑,反而更加镇定坦,稳步走到鳌拜面前将玉玺和诏书同时递给了鳌拜:“你想要的,朕给你便是。” 鳌拜低头看到玉玺,不敢相信地看向康熙,迟疑着不知如何是好。 慈宁。 东珠端坐在炕桌前,正在专心抄写着佛经,字迹娟秀畅,面上的神更是淡定如常。不远处,半靠在炕头的孝庄朝这边扫了一眼,不住出赞许之。 “哀家这一生,也算阅人无数,后之中,姿上乘、智慧上乘、品上乘的女子不算少。可是三代苑之中,能在惊涛骇浪前还如此镇定自若的,你算唯一一个。” 东珠没有停笔,丝毫不见影响,一边继续写着经文,一面回道:“既然生死荣辱都已无从把握,担心抑或惊恐又有何用?总之,我已尽力,业已无愧于任何人,故,其余的就各安天命吧。” 孝庄听了,先是微怔,随即点头笑了:“你这个孩子,若不是那样的家世,倒真是极合哀家的心思。可惜啊。” 东珠写完最后一个字,将笔一停,撂在笔架上,眼眸对上孝庄:“你的可惜,也许正是我的自在。只是此时此刻,你的心思真能如愿吗?” 孝庄笃定地笑了:“哀家调教出来的皇上,是不会令人失望的。再者,哀家朝堂与后经营三代,这点把握总还是有的。” 这时,苏麻喇姑匆匆入内,面上神极不好看。 “前边传来消息,皇上……皇上他”苏麻看了看孝庄,又看了看东珠,终于未敢贸然回禀。 孝庄面一凌,颇有些不悦:“什么天塌下的事尽管直说,小辈儿面前,万不要跌了脸面。” 苏麻喇姑把心一横,低下头,如同耳语般:“皇上把玉玺给鳌拜了!” 砰的一声,孝庄手里的一百零八颗佛珠被扯断,一颗颗滚落在地上。 孝庄神大变,几乎失语。 乾清中。 鳌拜诚惶诚恐地抱住玉玺和诏书,甚是慨地看着康熙,眼中同情、遗憾、失望和意外等多种情绪织:“皇上这是将退位诏书都写好了吗?” 康熙:“鳌公看了便知。” 说完,康熙重新落座。 鳌拜毕恭毕敬地打开康熙的诏书,一目十行看着康熙诏书,而后,猛地抬起头,一脸愧疚和心虚地看向康熙:“皇上……这是?” 康熙一脸平和之:“鳌拜,念出来!” 鳌拜有些失魂地摇了摇头:“奴才念不出来。” “那好,朕背给你听。”静谧的大殿内,康熙一字不差地将诏书中的文字诵出。 “朕,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母为庶妃,不为先帝所,故自幼出避痘,未在父母膝前承一之,乃至父崩、母丧,于国难之际承袭帝位。这帝位并非是朕自己夺来、抢来、求来的,而是上天所赐、祖宗所传,乃天经地义之顺举。朕自登基以来,读诗书,夜苦学,从不自欺。八岁未,四书史籍既已通贯,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勤于政事,民如亲,朕何曾有过一疏怠。然偏有佞臣贼子觊觎皇位,污朕不贤不明,实则鸿鹄之志不与燕雀相闻。皆因你等只顾眼前,无天下。朕心中的天下,不仅洲一隅,而是、汉、蒙等众族一家,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华夏一统。” 康熙背诵到此处,停下来,注视着鳌拜:“鳌拜,你说,朕的想法有错吗?” 鳌拜此时仿佛已经被人去了半身的力气,神有些恍惚,但还努力强打神,因为他实在不想承认自己看错了眼前的皇上,他曾经一直认为这位皇上比当年的顺治更为平庸,于治国理政上不仅平庸无才,且情更为乖张难驯,再加上太皇太后的控制,若朝政在他手上,大清前景堪忧,所以,私心也罢,公义也好,他才会心生异想。可是看到这份诏书,他分明有些恍惚了。 人,最难面对的是自己,最怕承认的是自己错了。所以此时的鳌拜,还想奋力一辩。 “皇上想得虽好,可人想着人的心事,汉人打着汉人的算盘,蒙古怀揣蒙古的主意,天下何来一统?”鳌拜将症结抛出。 康熙神坦然:“若我人总像窃贼对待赃物一样对待江山社稷自然办不到,只有把中原沃土当作自己的家,把汉人当作家人才行。汉人是天下最豁达的族群,他们能包容所有的种族,能接受所有的文化。所以汉一家的关键是管好人,让人守规矩,知进退。而要天下一统仅有汉一家还不够,还有蒙一家,蒙汉一家,最后是天下一家。” 鳌拜摇头:“皇上太过纸上谈兵了,汉人种田为生,蒙古以游牧为业。北方苦寒之地的族群历来可怜。他们只有牛羊草原,随便一场暴雪、瘟疫,就可能让全族陷入绝境。因此他们必须与中原易货,可汉人对北方外族恐惧,拒不。那北方族众就只得抢掠。这游牧与农耕习俗相差甚远,想要和平共处,太难了。” 康熙:“是难,但绝非无路可行。中原农耕以土地为本,我们就依秦朝商君法令实行郡县制,管住了地也就管住了人。而蒙古游牧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那么我们就管住人,以八旗为范式实行管理。总之,朕要让大清各族亲如一家,不让长城再隔断南北,凡我大清疆域内,百姓皆可自由往来,自由贸易,互通有无。再者,我大清版图内不能国中有国,三藩设立是我大清立国时的非常之举,眼下天下太平,必须革除旧制,国内政令一统。至于台湾,不能总让它孤悬海外。这些内忧与边患,朕一件一件都要办妥。” 鳌拜在心底长叹,这些,的确是他曾经受困扰却又未得其解的政治难题,想不到在年轻的天子心中已然早有主张。 鳌拜心头涌起一丝怅然,随即被深深地无力所包围,可他还是不想承认自己输了,在政治上,在眼光和格局上,输给一位少年。 于是,他又问:“皇上这些方略固然远大,可国库空虚,哪儿来的钱粮实现呢?” 康熙:“《左传》有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朕最先要做的是收伏天下士子之心。读书人对大清既惧且忧,怕我们毁掉他们的教化传统,更骇于大清的雷霆手段。所以,朕要重用汉臣,要支持汉学,要尊奉孔子,要请读书人出仕与朕一起治理天下。朕还要让教化百姓知荣辱,辩善恶。如此天下昌明,必国富民强。朕还要全力治理黄河水患、开荒造田,疏通运河,让南北货物畅通无阻。届时,我大清人人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兴旺。鳌拜,你总看不上前明,你可知让你看不上的前明曾以矿产、航运、白银储备、出口易、军事、版图占据六个世界第一?是天下第一强国?” 听到康熙如此评价前朝,鳌拜心中不服:“奴才只知,前朝被我们打败了。” 康熙并不理会鳌拜孩子气的怨怼,直接击中要害:“那是因为后来的继任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所以把祖宗的江山和曾经的辉煌全丢了。而今天,你的所言所行,和那些传统的卫道士毫无区别。若是今你胜了,明,我大清必定亡国。所以,这个皇位,朕不让!只需十年,朕会让大清超越前明,拥有更多的世界第一,你信吗?” 康熙坚定而洪亮的声音回在殿中。此时,外面的天空已然放晴,光透过大殿的窗子直直地投在康熙与鳌拜这对君臣身上。 鳌拜心悦诚服,却又一脸愕然又懊悔地看向康熙:“皇上心中这些打算,为何不早些说与奴才听?” 康熙神微苦:“因为在你眼里,朕就是个不成器的孩子,就算朕想说,你有工夫听吗?如今,朕只问你,朕的这些宏图伟业,你能做到吗?若你能,便可带着玉玺即刻出殿!” 鳌拜一脸沉痛,摇了摇头,坦白回道:“老夫做不到。” 康熙笑了:“那依你看,你选定之人可能做到?” 鳌拜怔了一下,摇了摇头,心底失望之极。是啊,自己的女婿,那个兰布,他或许能守成,但少帝所说的这些创世伟业,兰布一件也做不成。 可惜啊,终究是自己的贪与傲慢蒙蔽了双眼,混淆了心智,终究在最后关头,做错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步。 康熙抬头看向殿外,着耀眼的光线,康熙的脸似是镀了一层金子,泛着淡淡的金,脸上隐着惆怅和希冀:“给朕十年,朕便都可做到。” 鳌拜定定地看着康熙老泪纵横,此时此刻,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是,他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因为他身后有太多的人,他不能让他们全部就死。 “皇上,晚了!事已起,眼下就是老夫想罢手,外头的人也不会依。”鳌拜一脸绝望。他在心底承认康熙未来有可能是位明君,但他却不能因为这个理由而退步。 康熙低头看向鳌拜淡淡一笑:“你鳌公有所准备,难道朕就没有准备吗?” 鳌拜一惊,身形刚一动,突然一张大铁网从天而降将鳌拜困在了网下。 鳌拜用力挣扎了几下,突然不动了,冷冷地看着康熙:“皇上打算就这样带老夫出去?皇上这样做怕是无法向世人代。” 康熙淡定一笑,拍拍手,突然自龙座背后冲出一群小布库将鳌拜团团围住,鳌拜大惊左右挣扎,小布库上前又用铁索将鳌拜死死捆在,康熙走近被俘的鳌拜。 康熙:“朕会跟天下人说,大清当年的第一巴图鲁被这些小布库生擒了,我大清后继有人了。” 鳌拜怒目看着康熙,康熙则神诚恳:“鳌拜,朕不会让你死,朕会让你看着朕用十年时间将诏书上所列的大事一一做到。至于你,从此便是朕的一面镜子。” 鳌拜脸上的怒气犹如落般迅速退去,意味深长地再看了一眼康熙,深深地叹了口气,转头昂然地看向前方。 大殿的门被推开,刺眼的光照在康熙和鳌拜脸上,鳌拜不由得闭了一下眼睛,而康熙却坚定地直视远方。 乾清外,班布尔善等鳌拜幕僚正骑着战马带着兵士们包围着乾清。 穆里玛不耐烦地拉着马缰绳,让马在原地踏着步:“小皇上磨叽啥呢?赶紧乖乖出玉玺出来啊!” 玛迩赛一脸谄媚:“大人莫急,鳌公心善,定是好言好语劝皇上呢。鳌公这个人就是太忠心、太实在了!” 讷尔杜斜眯着眼睛看了班布尔善一眼:“待会儿,伯父不会提着小皇上的人头走出来吧?” 众人听了都是一惊,穆里玛瞧不起地白了讷尔杜一眼:“是又怎的?”xTji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