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老朱家那头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放着好子不过,非要供出个读书人来。早先,朱六郎还小的时候,是去邻村跟着老秀才念的书,每月送点米粮蔬菜,逢年过节再拎一篮蛋、提块啥的去,其实也不费多少钱。可自打两年前,朱六郎考上了童生后,就被送去了镇上念学塾。 去镇上念书,开销可大了。不单按月要束脩,三节两寿的礼物也少不得。再说镇上离村里到底还是有段距离的,偶尔买个东西当然是早去晚归的,可要念书的话,每往返也太折腾人了。朱六郎是住在学塾里的,这又是一笔不小的钱。 村人们说的这些个事儿,王香芹其实都是知晓的。 早在今年开那会儿,两家开始说亲时,王家这边就仔仔细细的打听过了。最初,王家还有些犹豫,这嫁闺女,最担心的就是碰上偏心眼儿的婆婆,要是偏的自己这房倒没啥,一旦偏向别个兄弟,往后的子想也知道是啥滋味。可王香椿的懒馋是出了名的,蒙蒙外村人倒也罢了,在本村谁还不知道谁呢?偏王家父母又舍不得将小闺女也远远的嫁了,想着老朱家别的都尚可,就索一咬牙,答应了这桩亲事。 答应是答应了,就是没忍住在背后多嘀咕了两句,因为不好当着王香椿的面说她未来婆家的坏话,这些话倒是都入了王香芹的耳朵。 那时,谁又能想到,最终嫁到了老朱家的,竟然会是王香芹呢? 对于王香芹来说,这样也不坏,起码没叫她两眼一抹黑的嫁人。 王香芹理解村人包括她娘的担心,其实那些人也不是看不起读书人,而是觉得朱六郎不是块读书的料。道理也简单,就朱家那哥几个,一个两个的都是光有一把子傻力气的。要是下地干活,有力气当然是好事,可在读书上,力气可帮不上什么忙。 朱六郎看着是不如他几个哥哥那么大块头,可也比一般的读书人壮硕多了。而且他确实也不聪明,跟着邻村的老秀才念了十几年的书,才勉勉强强的通过了县试和府试,成了村人口中的童生。 其实,所谓的童生,与其说是功名,不如说是个资格。读书人只有通过了童生试后,才拥有参加院试的资格,也就是俗称的考秀才。 朱六郎是两年前考上的童生,同年考秀才落榜后,就进了镇上的学塾,可惜次年还是落了榜。再就是要看今年的了,具体开考的时间王香芹也不太清楚,主要是原主并不关注朱家的事情,可依稀仿佛记得去年好像是初冬刚换上袄子的时候,得知朱六郎没考上。 王香芹边走边琢磨事儿,结果半路上碰着了刚从河边回来的大嫂。 大嫂端了个大木盆,明显是刚洗完衣裳。她也听到了村人的议论声,瘪了瘪嘴,走到了王香芹身旁,同她并排走在村道上,低声音道:“每年到了快考试的时候,就总有碎嘴婆子拿六郎说嘴。” “快考试了?”王香芹问。 “可不是?每年都是秋后以后考,不是这月底就是下月初,反正就这几天了。”大嫂说着就叹了一口气,“不是我不盼着六弟好,实在是这事儿啥时候才算个头呢?一年两年的考不中,人家都说留底不是读书的料,只娘她不信,非着六弟上进。” 大嫂本以为王香芹会附和两句,结果王香芹就没往心里去。 学渣怎么了?王香芹自个儿上辈子也是学渣,可就算书念得不好,那朱六郎今年还不十五岁呢,他不读书又能干什么呢?左右家里又不缺劳动力,多念两年也不是什么坏事。 可怜大嫂,原是想找个同盟军的,还认真的盯着王香芹的脸猛瞧,只等她一变脸,或者稍稍漏点儿不的意思,她就可以接着往下说了。偏王香芹是丁点儿反应全无,就哦了一声,背着猪草继续往前走。 一时间,大嫂完全没明白这个新进门的弟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眼看到就快到家了,她只能将腹的话咽回了肚子里,想着下回再找机会说。 大嫂进了家门,王香芹略后一步也跟了进去。 这时,二嫂已经做好了饭菜,只等着全家人都到齐了,好端上桌。 还真别说,王香芹佩服二嫂的,那手厨艺在村里绝对是最的,哪怕用的都是一些平常至极的食材,经了她的手做出来,保准香扑鼻,美味极了。甚至她觉得,就连最简单的熬粥,二嫂熬的也比她上辈子用电饭煲煮出来的要好喝太多了。 其实,老朱家这子过得已经不错了。在穿越之前,王香芹还以为古代人都是两餐制的,后来才知道,穷苦人家是这样的,就连喝碗粥都是没几粒米,清得能映出人影来的那种。不过,秀水村这边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土地丰饶物产丰富,早些时候农忙那会儿,都是多半都是捞干饭,不然也有饼子和馒头配粥喝。也就农闲了才改成喝白粥或者红薯稀饭,但不管怎么说,都能吃。 没一会儿,外出的朱家人就都到齐了。 午饭是红薯稀饭,用的红薯是自家地里出产的,口绵软,甜津津的,不论是烤着吃还是煮饭吃,都是好滋味。二嫂还拍了黄瓜,尝着脆生生的,还有拌了个胡萝卜丝,俱是自家产的,百分百的绿安全食品。 吃罢午饭后,王香芹主动帮着二嫂收拾了起来,等收拾完灶间,略歇会儿后,她就去煮猪食了。王香芹的厨艺相当得一般,当然煮猪食只需要煮即可,跟厨艺没什么太大关系。唯一的问题就是,她不会用土灶。 好在二嫂念着刚才王香芹帮她一起洗了碗筷,过来帮忙生了火,同时还在心里嘀咕,不都说王家是姐姐勤快,屋前屋后的事情一把抓,怎么连最简单的生火都不练呢?转念一想,王家那小闺女就算再惫懒,也不可能什么活儿都不干的,灶屋的活儿又不累人,干活的同时还能多尝口吃的,该是被那小闺女抢了这好伙计,让王香芹干别的去了吧? 自认为找到真相的二嫂同情的看了王香芹一眼,又及时想到人家还被亲妹妹抢走了那么好的亲事,当下愈发的怜悯起来了。 王香芹还在担心万一二嫂问起她为什么不会生火时,该怎么蒙混过关。结果就看到二嫂看向她的眼神里,都是心疼,顿时懵了。 “四弟妹啊,你也不用到处寻活儿做。咱们婆婆还是很讲道理的,基本上你把她代给你的活儿都做完了,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这不眼看要入冬了,过冬的衣裳准备好了吗?外头的衣裳你可以去找三弟妹帮忙,她手艺很好的,可这里头的衣裳还不得你自个儿做?等下喂完猪,你就忙你的去吧。” 二嫂好心的提点这个可怜的弟媳妇,她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王香芹嫁过来的时候,本就没什么陪嫁。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王家爹娘因为心里有愧,还是了不少钱给她的。可衣裳却是真的没有,怪只怪她妹妹做的绝,在出嫁前愣是什么都没准备,从这点上来看,只怕是蓄谋已久的。偏王香芹自己也忙,忙着绣嫁妆呢,她爹娘则整里下地干活,就这样完美的错过了发现真相的机会。 尽管王香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二嫂突然可怜起自己了,不过她知道二嫂是好意,忙道了谢,等煮完猪食,晾了会儿后,她将猪食倒进了槽子里,又略打扫了一番后,洗干净了手回屋去了。 其实,比起做衣裳,王香芹最头疼的还是系统的事儿。上辈子,她是跟父母一起出了车祸,大难不死,还在苏醒后得到了养殖系统。本来,她是打算卖掉养殖场的,一方面是怕睹物思人,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没办法管理好偌大的一个养殖场。偏那时得到了系统,她索心一横,给自己也给这个有着太多太多美好回忆的地方一个机会。 可这里头有一个问题,系统给予的新手任务是至少养五只基础家禽或家畜。 所谓的基础家禽或家畜,指的是鸭鹅、猪牛羊这些。上辈子的她在得到系统之前,就已经合法继承了父母的养殖场,再说就算没有养殖场,买五只也很容易。可现如今…… 在这个家产公有制的年代里,她要怎样才能开启新手任务呢? 作者有话要说: 新书求收藏,么么哒=3= 第003章 王香芹嫁到老朱家才几天光景,不过她已经觉出来了,朱家的门风不错。 男丁们一个比一个勤快能干,将地里的庄稼伺候得妥妥当当的,哪怕已经农闲了,也又种了一茬蔬菜,再不就是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一刻不得闲。 婆婆虽然喜拿主意,可这也没错,一家家里总该有个主事的人。况且她打眼看着,大嫂也不过才二十出头,婆婆如今还不四十岁呢,她不当家谁当这个家? 妯娌们兴许私底下还是有各自的小算盘,可明面上还是一团和气的。想也是,亲姐妹都能狠下心来算计,妯娌之间客客气气的也就可以了。 可就算朱家的总体氛围还算不错,却也不代表王香芹这个刚进门的儿媳妇可以置办私产。 像方才二嫂说的,只要将婆婆分派下来的活儿做完了,接下来干啥都成。可这里指的是自己屋里的活计,类似于补补之类的,婆婆当然不会管,但肯定不能干私活。 坐在屋里的沿上,王香芹不由的犯了难。 古代跟现代不同,这年头讲究的是“父母在,不分家”。当然,朱家其实已经分过一次家了,是多年前由老太太提出来的,原因是儿子们都成了家生了娃,家里人太多太多了,一个屋檐下本就住不开,索分了家,各过各的。 这年头的律法就是这么不公平,很多事情都是当儿女的做不得,但当父母的却完全使得。 问题来了,就算朱母将来也会像老太太那样提前分家,那起码也得等最小的六郎成家以后。偏如今,连五郎都还没说亲呢,六郎更是一团孩子气,最起码三五年之内,绝无分家的可能。 可如此一来,她的新手任务怎么办?要知道,所有的主线、支线任务都是建立在新手任务完成的前提下的。 新手任务很简单,鸭鹅猪牛羊,任择其一,名下有五只就算完成。 当然,新手任务也不是随便做做的,选择哪一种家禽或家畜,就相当于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名正言顺的拥有私产。 想破了头,王香芹也没想出个好法子来。无奈之下,她只好拿了绣筐子去寻二嫂说话找灵。 不幸中的大幸,她会点儿针线活。这个会,指的是她会钉个纽扣、个袖套之类的,高难度的肯定就不行了。原主倒是通一切女儿家该学的活计,可记忆里有跟动手做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兴许多练练她的练度也能上去,但这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功的。因此,她很有自知之明的拿了裁剪好的袜子来,就两块布片按着边沿到一起,就算针脚丑了点儿,但穿脚上别人也看不到。 这会儿,三个嫂子其实都在家,大嫂和三嫂已经把今个儿的活计都做完了,二嫂还得准备晚饭,不过晚饭一贯吃得很简单,等天暗了再忙活也来得及。因此,等王香芹走出房门时,三个嫂子都坐在堂屋门口,边做活边闲聊。 秋收已过,这天凉起来可就快了,也确实是时候准备做冬衣了。 王香芹走过去一看,发现大嫂和二嫂做的明显是小孩儿的衣裳,也不是做新衣裳,而是将旧的拆掉,再补一截新的。这也正常,乡下地头过子都磕绊,能吃喝足就算不错了,哪儿能年年做新衣?尤其小孩儿个头窜得快,或是干脆做大点儿穿个几年,或是嫌小了再补一截,都是常有的事儿。 大嫂和二嫂嫁进门有些年头了,她俩各有一个儿子,如今也有五六岁了。乡下习惯糙养娃,别说五六岁的男孩儿了,就连两岁多的,只要能自个儿走路了,就能整里跑得无影无踪的。王香芹进门时尚短,仔细想想除了饭桌上见到人外,旁的时候还真没瞧见过。 再一看,另一旁的三嫂手里做的却是一件长衫。 略一思量,她就明白了。 经常下地的庄稼人穿的都是短褂,长衫只有读书人才会穿,联想到朱家就一个读书人,这长衫必是给六郎准备的。 见王香芹过来,二嫂热情的招呼了她,让她去搬条板凳一块儿坐下来晒太做活儿。等王香芹过来了,二嫂还伸长脖子瞅了一眼她的箩筐,看到那针脚一点儿都不细密也不齐整的袜子后,面上的神情明显一滞。 好在二嫂也没说什么,尴尬的笑了一声继续低头改娃儿的衣裳。 王香芹也尴尬的,可她有什么法子呢?搁在现代,她完全称得上心灵手巧了,不单会钉纽扣做袖套,她还能织衣勾围巾。十字绣最行的那几年,她还绣了好大一幅双猪图,裱起来挂在了自己卧室里。可让她纯手工制衣服…… 这不是存心为难人吗? 正想找个话题岔过去,王香芹就听大嫂先开了口:“六郎过几天该回家了吧?农忙都没回来,就四弟妹嫁过来那天匆匆回来了一趟,我前头还听娘念叨他呢。” “他不是要考试吗?横竖地里的活儿又不愁没人干,回来做啥?”二嫂顺口接道,“娘念叨六郎了?是盼着他今年考上秀才吗?我咋听娘成天念叨五郎呢?” “念叨五郎干啥?”三嫂也接了一句。 “说亲呗。你看四郎娶了媳妇,六郎年纪还小又不着急,娘能折腾的可不就只剩下五郎了?都十六了,今年说亲明年娶,好好的。”二嫂嘴上说着话,手里的动作也不停,又是拆袖子又是补块布。她这头一个袖子都好了,王香芹那头袜子才了一小边。 大嫂眼看话题越来越扯开去了,暗地里埋怨俩弟妹没眼力劲儿,她忙着拉人入伙呢,偏那俩就知道拆台。当下,她又艰难的将话题硬扯回来:“五郎是到了说亲的年纪,六郎也不能再耽搁了,顶好他今年就考上秀才,正好冬里方便娘帮着相看媳妇。” “六郎要到冬至才十五……哦哦,也对,赶早不赶晚嘛!”二嫂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大嫂的意思,赶紧顺着大嫂的话接下去,“要是能考上秀才就好了,怕只怕今年又瞎忙活一场。” 一旁的三嫂虽没言语,可看她的神情,明显也是赞同这话的。 王香芹听到这里,差不多明白嫂子们的意思了,看来她们都不赞成六郎继续进学。问题是,这事儿又不是她能做主的,先不说六郎的开销是公婆出的,就她一个刚进门才三天的新媳妇,哪里有底气手家里的大事儿? 这么想着,王香芹索继续吭哧吭哧的她的袜子。 之后,嫂子们又聊上了,王香芹选择的搭腔。就这样,有一两次还因为搭话分心,扎到了手指。好在,最终她还是完了,松了口气起身往自己那屋去了。 她是松了口气,嫂子们则干脆就是长叹了一口气。 大嫂见她进了屋,忍不住低声音抱怨道:“你还说她跟咱们不一样,她在娘那头说话一准好使。结果呢?你自己看看。” “是不一样啊!亲儿媳呢,说话肯定比咱们好使。可我哪知道她就不接茬呢?”二嫂也是一肚子的怨气,末了还疑惑道,“你说她在家里是不是不干活啊?可我看她上午打了那么一大筐的猪草,喂猪的时候也利索的,还不嫌脏的把猪圈打扫了个干净。” “在家干的都是活呗!王家比咱们家穷多了,怕是好几年才做一身新衣。不会做衣裳有啥好奇怪的?说正事!”大嫂想也不想就给驳了回去,事实上她对王香芹的事情半点儿都不好奇,只一门心思的盘算着怎么劝婆婆放弃让六郎进学。 二嫂停了手里的活儿,无奈的看向大嫂:“你以为我不想劝娘?我劝过了,还挨了好几次骂。早就跟你说了,这事儿只能让四弟妹去,她才是娘的亲儿媳,亲的!” …… 进了屋的王香芹多留了个心眼,贴着房门听外头的动静。大嫂的说话声儿其实轻的,像是刻意低了声音,听不真切。好在二嫂那声儿还是蛮明显的,叫她听了个七七八八。 一开始,她还没反应过来,等仔细的搜索了脑海里的记忆后,这才恍然大悟。 老朱家的情况其实是有点儿复杂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再婚家庭。说白了,朱母就不是朱父的原配子,而是续弦再娶的。 这事儿在村子里不算什么秘密,年长些的人都知道。王香芹也是从她娘那头听说的,还不是专门对她说的,而是当初劝她妹妹的话。大概就是,朱家二房虽然有六个儿子,可只有后头那仨是朱母生的,朱四郎看似在兄弟里头排行第四,实际上却是朱母的长子。 哪怕这些年来,朱母明着是一碗水端平的,可那朱四郎是她亲生的,比不得六郎,总比得过前头仨哥哥吧? 王香芹她娘是过来人了,别看她现在没了公婆,早年间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她太清楚女人家嫁人不单是嫁给了一个人,更是嫁给了整个家,要是能得了婆婆的偏疼,那子能好过很多的。 再就是,原本要嫁到老朱家的人是王香椿,生了这么个惫懒货,她娘在给她挑婆家的时候,那是仔仔细细的挑了又挑。绝对不能选人丁稀少的人家,不然家里家外所有的事儿全要自己一肩扛了,总不能指望婆婆帮你做事吧?可人丁兴旺的,妯娌肯定多,这是非也就跟着来了。所以,最好的是能嫁给兄弟多但本人受宠的男人,这样嫁过去后有婆婆偏疼着,哪怕偷懒不干活,妯娌也不敢多言。 这么挑细选下来,老朱家就成了唯一的人选。就算朱四郎不是最受宠的那个,可前头有仨嫂子扛着事儿,小闺女嫁过去子也不会难过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家阿娘替不省心的小闺女把方方面面都想周全了,却架不住小闺女上赶着非要作死。 镇上那户人家是独一个儿子,据说还是好几代单传了。假如嫁过去的是大闺女,王家阿娘才不担心,大闺女相貌好人勤快,嘴甜会说话,关键脾气好极了,最得长辈们的心,况且还是人家少爷自个儿相中的。到时候,有相公护着,再费点儿心思哄好了婆婆,子不愁过不下去。 反观小闺女,脾气差,做不来讨好婆婆的事儿,甚至她还不是人家中意要娶回家的。就算耍了手段进了门,这子真能过顺了?还不如嫁到村里,起码离娘家近,真有个什么事儿娘家父兄还能搭把手。 作者有话要说: 委屈巴巴的看着你们,求、求个收藏好不好嘛~~ 第004章XtjiDiaN.com |